中国并非针对澳大利亚乳制品,而是意在提高食品安全

中国并非针对澳大利亚乳制品,而是意在提高食品安全

 

马泓(中国)投资管理公司(Mahon China)驻北京执行董事David Mahon表示,中国的新一轮打击政策并非瞄准澳大利亚乳制品,而是意在提高行业技术、完善法规,以确保可以适应新兴、快速增长的行业高标准。

马泓(中国)投资管理公司(Mahon China)是一家私营股权管理公司,提供有关中国食品行业的咨询服务。

贝拉米(Bellamy’s)在维多利亚州的新罐装厂Camperdown Powder在华注册资格和意大利乳制品与食品加工企业帕玛拉特(Parmalat)在南澳的牛奶生产中心执照双双被中国暂停后,乳制品行业开始焦虑起来。

持有贝拉米(Bellamy’s)18%股份的Jan Cameron上周时表示,“我很想进入一家中国的婴儿配方奶工厂,看看他们的实践标准是什么。”

Mahon表示,“中国不会浪费政治和经济资本的。澳大利亚是乳制品行业的翘楚,其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声誉极高,中国政府没有理由随意破坏与之的贸易合作。因此,此轮中国政府的打击政策并非针对澳大利亚。

他指出,在中国境内,中国当局似乎更加严格,他们关闭了数百间工厂。 荷兰和德国等国家的工厂也被告知不符合标准,原因似乎很奇怪。但这不是一场贸易战,而是食品安全之战。

目前,中国约四分之一的乳制品依靠进口,进口婴儿配方奶正在迅速变得普遍而重要,尤其是对于有影响力的中产阶级来说。因此,限制乳制品进口流通不是一个顺应民意的举动。

Mahon指出,与此同时政府正在积极推动食品安全改革。继三聚氰胺牛奶等一系列丑闻后,中国一直在努力提升对国内乳制品产业的管理能力。

然而,对进口产品中繁杂的假货进行整顿是复杂的,婴儿配方奶粉是重灾区,而这些假货多半号称是来自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马泓(中国)投资管理公司(Mahon China)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抽样中有近100件假货标榜自己来自于澳大利亚或新西兰。

Mahon称,这可能是使中国当局陷入僵局的一个原因。其中一部分问题来自于渠道,一些优质产品,例如贝拉米(Bellamy’s)和A2,它们是被代购销售进中国的。

这意味这些产品是中国留学生、游客等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零售商处获得后流入中国市场的,这类型渠道不易被监察, 中国的关税收入和食品安全问题就可能激增。

不过中国政府目前已开始努力治理代购问题。

1月1日起,中国将明确获批的生产商名单。

Mahon表示,获批数量将大大减少,这样政府可以更好地监管进口商品。但这对于澳大利亚或新西兰的生产者来说也并不是一个坏消息,只要他们找准定位、管理好销售渠道、建立品牌知名度和忠诚度,那么这可能是一次巨大的商机。控制好供应链十分重要,从合同供应商那里购买产品和随机分销产品的人恐怕很难获得审批认证。

他举例称,如果乳制品首先通过在线销售进入中国市场,那么消费者会倾向于认为这些公司希望快消,那么会相应地期望产品可以有折扣。缺乏品牌知名度的企业很难获得利润,消费者希望知道产品来源。

消费者经常先在店里看到商品,然后用手机拍下来回去在线订购。

从全球范围来看,六年前乳制品的增长速度使得全球市场上供过于求,美国加入出口,新西兰开建新农场,欧洲空置的生产能力被重新投入使用,原因是中国的高温灭菌奶(UHT)和配方奶价格飙升。供应商在中国的销售价格是在本国的三、四倍。

然而随后,泡沫开始破灭,特别是随着中国游客开始与海外价格比较。

Mahon指出,澳大利亚全盘被中国消费者视为高度可靠、安全的生产商。例如,澳大利亚的牛肉就是热门商品,尽管现在美国牛肉开始回归中国市场。然而澳大利亚没能进一步发挥这一优势,本来有机会主导婴幼儿配方奶市场的,却因为短视忽略了品牌和分销渠道的建立而错失良机。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生产了产品、进入了市场,然而利润却是属于进口商和分销商的。因此尽管建立品牌十分昂贵,但却是必不可少的。

 

中国并非针对澳大利亚乳制品,而是意在提高食品安全

 

发布者:,转载请注明出处:www.afndaily.com

(0)
上一篇 2017年7月18日 上午11:54
下一篇 2017年7月18日 下午1:4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澳洲财经新闻 | 澳洲财经见闻 - 用资讯创造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