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海外资产配置热情不减 中小私募机构苦恼出海渠道受限

中国居民海外资产配置热情不减 中小私募机构苦恼出海渠道受限

 

人民币汇率企稳,资金出海热情不减。从一线市场机构的反馈和官方数据中都可以看出,中国家庭积极寻求海外资产配置已成大势所趋。

上周在北京举办的彭博人民币论坛上,管理约3亿美元资产的博恩资产CEO杨鑫接受彭博采访时表示,这几年,中国投资者对海外资产的配置需求明显在增加。会场上,包括他在内的私募管理人对外汇流动、资本开放等话题表现出的兴趣,更甚于股市投资。

“目前高净值客户投向海外的比例占我们管理总资产的不到5%,随着个人财富的增长,我们预期明年基金的整体管理资产增幅能达到50%左右,而海外部分的占比可以成长到10%”,杨鑫说。

 

2015年人民币进入贬值通道后,中国迄今没有新批准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项下的投资额度。尽管如此,彭博汇总的 数据显示,中国公募基金发行的QDII产品总规模仍出现了快速增长,2017年第一季度末约151亿美元,较2015年末增长逾50%.

一方面,在人民币贬值的背景下,外汇资产收益优势更加明显,另一方面,公募基金也将部分存量额度,投放到需求高涨的零售市场。彭博数据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末,中国120只公募QDII基金的年初至今平均回报率达7.23%。其中, 交银施罗德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指数型证券投资基金以28.511%回报率居首。

 

另一家私募基金简道众创的合伙人邹晓春也在论坛期间对彭博表示,2015年股灾之后,中国股市“萎靡不振”,与此同时的海外市场却在稳步上升,人民币贬值叠加境内外市场的两极分化,更激化了高净值客户投资海外的热情。

目前,中国资本账户尚未开放,资本项下的个人对外投资只能通过规定的渠道,主要包括QDII及港股通,而后者数量偏少,过去一年港股通 南下的日均成交量约4.24亿美元。

渠道受限

虽然随着高净值客户增加,中小型私募基金成长迅速,这些基金在积极地探索海外投资的渠道,追求更高的投资回报,也遇到了资金出海渠道受限的烦恼。

“近几年,中国个人及家庭财富增长确实迅速,但因为有外汇管制,各种对外投资渠道受限,投资途径很少,QDII的额度申请并不容易,港股通体量也小”,邹晓春坦言,中国的私募基金还没有找到有效的途径开展跨境二级市场投资。

自2015年8.11汇改至今,人民币兑美元累计贬值近10%,外汇局自2015年3月后,再未批出新的QDII额度。中国居民对外投资和避险需求猛增,而QDII额度有限,境内机构之间借用QDII额度的情况普遍存在,去年已有报道显示机构借用额度的成本 大幅提高。

为分散资产配置,愈来愈多的中国居民又开始想法设法购买境外房产和保险产品。诺亚控股首席研究官金海年就在彭博论坛上指出,中国家庭正在寻求多元化的投资,境内市场已经不足以容纳这些需求,全球的资产配置将成为中国家庭未来投资的必然。

 

大势所趋

无论企业和个人,“走出去”进行海外资产配置都已是市场公认的趋势。 光大控股CEO陈爽就对彭博表示,资本项目下个人对外投资的发展,最主要的就在二级市场的股市、债市、汇市、包括衍生产品上,未来如何打通境内境外非常重要。

而作为前摩根士丹利的资深交易员,杨鑫认为,除了政策因素,中国的私募基金需要建立专业的海外投资管理团队,并学会对客户作出专业的引导,是解决居民海外配置难题的另一个关键,也是未来整个私募行业需要突破的课题。

“一方面管制较多,一方面也没有足够的专业引导”,杨鑫说,中国高净值客户“有效的海外配置并不多。”

 

中国居民海外资产配置热情不减 中小私募机构苦恼出海渠道受限

 

发布者:,转载请注明出处:www.afndaily.com

(0)
上一篇 2017年7月4日 下午2:47
下一篇 2017年7月4日 下午3: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澳洲财经新闻 | 澳洲财经见闻 - 用资讯创造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