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专栏:未来就在眼下 中国的无现金革命料将风起云涌

彭博专栏:未来就在眼下 中国的无现金革命料将风起云涌

 

最近笔者去过一趟深圳,在地铁里遇到了一名卖艺人,面前摆着两个打赏纸盒。一个装着硬币和纸币,另一个贴着二维码–以便路人通过智能手机打赏。一方面,这纯粹是条精明的生财之道:去年中国电子支付交易金额达到了5.5万亿美元左右。另一方面,它也让我们得以窥探一眼未来的世界。

在发展中世界里,二维码(QR code)正在让Apple Pay和其他知名支付服务让瞠乎其后,成为热衷于不使用现金的消费者和企业的最爱。中国为这种转变提供了一个有用的模板–以及一个其他国家可能很快就效法学习的标准。

二维码或许看起来不像是可能引爆一场金融革命的媒介。由于客户不满传统条形码存储的信息有限,日本电装公司(Denso)在上世纪90年代发明了二维码。为了解决条形码的问题,电装拿出了这种识读速度达到条形码10倍的解决方案–QR两个字母代表的是“快速反应”。

日本的汽车行业率先广泛采用二维码,用于追踪库存。本世纪初,日本消费者开始购买可以识读二维码的功能手机,营销人员开始使用它们推广网站和产品。

到腾讯控股2011年发布社交媒体应用程序微信的时候,很明显,二维码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掘。微信为用户提供了可用于交换联系信息的个性化二维码。与微信的内置钱包结合后,二维码还可以用于付款。通过微信转账眼下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在今年春节假期中,微信用户通过虚拟“红包”送出了460亿份现金礼物。

这一成绩显示出,为什么二维码支付可能会在新兴市场风起云涌。其一,二维码不需要信用卡–穷国没多少人持有信用卡。对于这些消费者中的很多人来说,Apple Pay和其他使用近场通信技术(NFC)的类似服务不划算。(虽然最近开展了市场推广活动,但Apple Pay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现在还是 单位数。)作为发展中国家主流的小商户–餐饮、街角小店、街头艺人等,几乎没有理由为相当于0.50美元的交易投资昂贵的付款终端。

 

相比之下,只要你拥有银行账户和智能手机,就可以用微信进行电子支付。上海的面条店也好,深圳的卖艺人也好,接受付款都只需一个免费的微信账户和一份打印出来的二维码。在中国的很多地方,二维码都成了优先选项,几乎在每一个收银台旁边都可以见到。如今微信在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的份额已从2013年的3.3%升至40%。

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开始看到二维码的潜力。去年,万事达卡公司在非洲推出了一个二维码系统,业已吸引10万尼日利亚商家。作为推动无现金社会发展的最新举措,印度政府2月份推出了IndiaQR。泰国也是热情饱满。

但最雄心勃勃的举措,或许当属EMVCo上周发布了一项新行业标准。EMVCo是一个全球支付联盟,成员包括万事达卡、Visa Inc.以及有政府背景的中国银联。由银联引领的这项行动,实际上将把中国的支付标准推广到全球,进而有助于确保基于二维码的交易可以在各银行和发卡公司之间无缝对接,同时加强安全保障。

这应该会增强二维码技术对全世界的消费者、商家和政府的吸引力。或许将有助于充实从深圳到拉各斯的地铁卖艺人的数字打赏罐。而且,这可能使得无现金社会来得比任何人原来预料的都要早。

 

(Adam Minter是彭博视角专栏作者。本文内容并不代表彭博编辑委员会或彭博有限合伙企业及其所有者的观点。)

 

彭博专栏:未来就在眼下 中国的无现金革命料将风起云涌

 

发布者:,转载请注明出处:www.afndaily.com

(0)
上一篇 2017年7月19日 下午4:56
下一篇 2017年7月19日 下午5:0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澳洲财经新闻 | 澳洲财经见闻 - 用资讯创造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