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商标遭遇中国式“抢注”?众多知名品牌被抄了后路!

 
 
今年12月,澳洲将向北京派遣首位知识产权顾问(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unsellor),澳洲政府此举旨在为澳洲公司在中国拓展提供支持,帮助他们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商标。
 

美国、英国和日本向中国大陆派遣知识产权顾问至少已有五年的历史。随着澳洲与中国的贸易往来越来越密切,澳洲也开始效仿这些国家的做法。

 

以前,中澳贸易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大宗商品,如铁矿石和煤炭。由于澳洲企业希望从去年生效的澳中自由贸易协定中受益,出口更多的食品、饮料和服务项目,两国的贸易关系正在进一步拓宽。

 

据《澳洲金融评论报》报道,首位知识产权顾问班尼特(David Bennett)将于本月前往北京,并于明年开始工作。他提醒那些考虑进入中国市场的澳洲产品尽早注册商标。

澳洲商标遭遇中国式“抢注”?众多知名品牌被抄了后路!

他说:“因为缺乏对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理解。很多(澳洲)企业都遇到了各种问题。”

 

中国商标法采用先到先得的原则。班尼特说,有的国内企业预先获知澳洲公司将进入中国市场后,会抢先在中国注册该公司的商标,然后强迫该公司购买已注册的商标,或者使用抢注商标的国内企业作为驻华产品经销商。这是很多澳洲公司在中国遭遇的“典型问题”。

 

在中国,注册商标的有效期为十年,之后必须重新申请,注册后没有被使用的商标注册也可以作废。

 

澳洲红酒品牌在国内遭抢注

 

澳洲最大的葡萄酒公司Treasury Wine Estates发现,国内大陆市场的一个竞争对手抢先注册了奔富(Penfolds)的中文商标,两家公司从此在国内开始了旷日持久的法庭诉讼。

澳洲商标遭遇中国式“抢注”?众多知名品牌被抄了后路!
“奔富商标的事情显示了澳洲公司在中国失去了商标控制权,如果你留心下这个案例就会发现,这件案子已经花费了数百万元,而且还在继续,”班尼特说,“先花500澳元或1000元(注册商标)就像是(防止类似事情发生的)一种保险。”

 

受困于品牌被滥用,澳洲最大的葡萄酒品牌奔富在过去不久的“双11”颇为闹心。不少在天猫上销售奔富系列葡萄酒的商家陆续接到富邑葡萄酒集团的起诉,原因是这些商家销售的产品在没有得到许可的情况下使用了奔富商标,涉嫌侵犯奔富葡萄酒的知识产权。

 

此前,奔富葡萄酒曾为保护知识产权一事进行商标更换,而此次重拳挥向电商实际上是更换商标之后的一次实际维权行动。

澳洲商标遭遇中国式“抢注”?众多知名品牌被抄了后路!

据了解,一些销售奔富系列葡萄酒的酒商在“双11”前接到通知,要求提供货源渠道证明和最近3个月的进货单据等凭证。业内人士表示,其实近年来知名品牌葡萄酒售卖乱象屡禁不止,水货和假货在网络上依然出现,现在上游厂家从源头上来整治,短期可能会损害一些酒商的利益,但是整体来说是好事。

 

富邑葡萄酒集团相关负责人则回应,有商家没有得到许可便使用奔富的商标属于侵权,但是对于此事暂时还不方便回答。此前,有富邑葡萄酒集团的其他相关负责人则对媒体表示,清理一些未经授权的网店,主要是在打击假货,从而保证品牌价值和线上线下正规合作伙伴权益,为消费者营造绿色的购物环境。

 

业内人士认为,对消费者来说很多葡萄酒的真假并不容易分辨,厂家清理网络商家一定程度上会对葡萄酒品牌造成一定影响,但是长期来看还是有利于品牌的良性发展。

 

澳大利亚乳企商标被抢注 无法进驻中国市场

 

位于墨尔本的乳业公司Farmer Brown做出向大陆市场出售乳制品的决定后却发现,该公司的飞翔奶牛商标已经被一家中国公司抢注。

澳洲商标遭遇中国式“抢注”?众多知名品牌被抄了后路!
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报道,澳洲一家商标为"Farmer Brown's"的乳制品企业原本计划在澳大利亚和中国两国的超市销售乳制品。但这家公司新近打算在中国商标局登记注册商标时却发现,一家名为中国莆田联合贸易公司(Putian City Federation Trading Company)的中国企业已经抢在Farmer Brown's之前登记注册了。

 

澳大利亚这家企业的老板贝斯特(Tori Best)说,他们委托墨尔本的一家设计公司设计了带有奶牛形象的产品商标。

 

但是公司还没有在任何地方为这一商标标志做过广告。到目前为止也只是为了获得建议给一个合伙人看过这一商标。

 

澳企业商标在华被抢注,律师称有人专借抢注收钱

 

澳大利亚许多知名企业也有过类似的遭遇。

 

贝斯特在香港聘请的律师说:"有一些人会抢注上百个商标。这些商标未必价值连城,但是这些人就是坐在那里等着商标原本的拥有者把注册权买回去。"

 

今年6月,澳中两国在堪培拉正式签署了两国自由贸易协定。协议生效后,在货物领域,双方85.4%的出口产品将立即实现零关税;在服务领域,澳方承诺对中方以负面清单方式开放服务部门,从而成为首个对中国以这一方式做出服贸承诺的国家;在投资领域,双方将相互给与最惠国待遇。

 

相关案例

澳洲商标遭遇中国式“抢注”?众多知名品牌被抄了后路!

最近,澳洲经典早餐麦片Weet-Bix就在中国市场被“山寨”,出现了一个Weet-a-Bix,导致Weet-Bix公司不得不把公司在中国出售的产品名称改成了Nutri-Brex。

 

另外,澳洲Natraganics公司在中国经销Avado品牌有机护肤品,但该公司发现这个商标在中国被秘密盗用注册,这意味着Natraganics公司无法继续在中国进行销售,而且还要花费巨额资金从中国买回自己公司品牌的产品。

澳洲商标遭遇中国式“抢注”?众多知名品牌被抄了后路!

Natraganics公司位于澳洲塔斯马尼亚首府霍巴特(Hobart),该公司负责人芬纳(Tammy Fenner)表示,秘密注册Avado品牌商标的是Natraganics公司在中国的原分销商。

 

芬纳表示,当公司选择了一家新的中国分销商时,才发现自己公司的品牌早已在中国被注册了,注册人就是之前的那个分销商。芬纳感到非常震惊,该公司目前正在花费数万美元回购该品牌在中国的产品。

 

Natraganics公司曾经在香港市场取得了不错的业绩,之后于2010年开始与一家中国分销商签订协议,在中国开展业务,将Avado品牌护肤产品运往中国销售。

 

这一事件发生后,Natraganics公司在中国的现任分销商通过律师与之前的那个分销商进行协商,最终Natraganics公司需要支付一定比例的销售额,才能把在中国的商标权买回来,目前正在商讨价格。

 

澳洲塔斯马尼亚州商会和工业贸易专家钱德勒(Sally Chandler)呼吁,澳洲企业如果计划向中国出口,就要迅速在中国注册商标。她也警告,一般在中国注册可能要花一年以上的时间。

 

钱德勒表示,对于中国盗窃知识产权的行为,以及产品质量欠缺问题,深感担忧。

 

防「中国式抢注」 Apple的Airpods一年前已先注册

澳洲商标遭遇中国式“抢注”?众多知名品牌被抄了后路!
防范以往曾出现过的「中国式抢注」,此次,苹果公司事先周密布局,早在一年前先让旗下一公司在中国注册了Airpods,然后苹果再在中国注册AirPods商标,涵盖5种产品,使得同一产品在中国申请6个商标。

 

旗下公司先申请再转让苹果公司

据报导,在iPhone7发表的前几天,爱尔兰商标律师康罗伊(Brian Conroy)就在其博客中指,AirPods商标并不是由Apple所申请的,而是由Entertainment in Flight LLC公司申请。根据商标查询结果,Entertainment in Flight LLC 应为Apple所设立的虚拟公司。

 

据传,该公司的高级法律顾问Jonathan Brown,与苹果公司一名高层同名。

 

Entertainment in flight LLC早在2015年在中国注册了AirPods,然后再转手给苹果,苹果再在中国注册AirPods商标,涵盖5种产品,包括音频及视频广播、智能手机头带式耳机以及音乐出版等。而在美国及台湾,AirPods商标均仅申请一件AirPods商标。

 

吸取历史教训

分析认为,Apple此举,是受了前次Apple商标在中国被抢注的影响。

 

2012年,Apple在中国花6千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9亿元)和解金,才得以顺利使用iPad商标。而2016年5月,中共北京市高级法院认定,中国一家公司已注册并持有iPhone第18类商标权,可在仿皮、牛皮、钱包、小皮夹及皮绳索等商品中使用。

 

有报导称,中国商标抢注情形相当严重,Apple应该认识到了在中国布局注册商标的重要性,故而早在2015年时即提出注册AirPods商标。

 

深入剖析中国式“抢注”产业链

澳洲商标遭遇中国式“抢注”?众多知名品牌被抄了后路!
 

根据中国国家工商管理局的统计,2015年中国商标注册申请量为287万件,已多年位居全球商标申请量第一,其中有不少抢注商标事件。

 

据悉,中国商标制度有“重注册轻使用”之嫌,但2014年5月1日新的《商标法》出台后,也将渐渐倾向于开始注重商标使用,但这还需要一段过渡期。

 

在中国一共有45个大类,申请注册的时候是一标一类,一个商标可以申请在45个类别上。一些国外的大牌如果在中国没有注册申请商标,就不一定有商标权,很多人正是利用了这个商标地域性规则打了一些擦边球。

 

许多企业对于和自己品牌相同或近似的商标被注册并不知晓。

 

投机取巧牟取暴利

“职业抢注人”并不新鲜,不仅是个人,一些很小的公司、皮包公司都会做这样的事情。实际上,更多商标抢注者和代理机构活跃在随手可及的网络平台中,而这也已形成了一个产业。

 

一名从事商标代理行业的人士告诉记者,花一两千元注册商标以后,有时候转让出去得到的费用可以多达几十万上百万,甚至上千万元。也就是说,即使花十多万注册了几十个商标,一旦有一个成功转让,就将完全覆盖掉之前所有的成本,并能大赚一笔。

 

通常情况下商标代理从业人员熟悉“门道”,了解商标注册的程序、规则。“商标局网站上的商标信息都是公开的,只要检索一下就可以了解某些大牌的某些类别或项目有没有申请注册,这样一些商标投机者就可以抢先注册商标,而且越是有名的越容易卖出去,价格也越高。

 

建议应对商标抢注行为问题

 

“中国人太聪明了!”很多与中国人相处过的外国人都这样感叹,但这样的“聪明”却让国际大牌企业都难以招架。近年来关于商标权纠纷案时有发生,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

 

“中国乔丹”案例

Michael Jordan告乔丹体育侵权告了四年,明眼人都看得出乔丹体育是在蹭着Michael Jordan的名声,但Michael Jordan就是死活告不赢。屡败屡战到今年12月8日,才终于迎来了一场胜利。 

 

据悉,最高法院庭审时,乔丹体育也还是一口咬死:我这个乔丹指的不是你那个乔丹。最后律师甚至不得不拿出了一副乔丹体育logo人物的姿势和Michael Jordan扣篮的照片进行对比。

 

澳洲商标遭遇中国式“抢注”?众多知名品牌被抄了后路!

 

在中国,这样大费周章证明别人山寨了你的荒谬戏码上演不止一次了。

 

此次“乔丹案件”在海内外引起广泛争议。这一诉讼历时4年,终获一锤定音,不单单具有法律意义上保护知识产权的价值,同时也对很多中国企业具有警示意义。在中国政府力推创新、创业的大环境下,在当下房地产占据GDP半壁江山的经济模式下,中国实体经济成长的中后期如何摆脱“山寨”烙印,是转型期中国所面临的一大挑战。

 

“山寨”所造成影响

根据百度百科的释义,“山寨”本义指山中的城寨,今亦指由模仿、复制、抄袭而来的假冒产品。毋庸讳言,在企业初创期,大部分企业可以通过复制和模仿完成原始积累,但长期看,山寨文化像一颗毒瘤,侵害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肌体,磨砺掉“万众创新”的激情。

 

小而言之,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阻碍优秀企业的脱颖而出。大而言之,则是对一国经济进步的最大伤害,使得科技创新止步不前,从而阻滞国家经济的转型升级,丧失在国际市场上的经济竞争力——这并非危言耸听。

 

中国政府显然已经意识到,科技创新才是带动国民经济发展、促进产业转型的原动力。

 

不妨鼓起勇气勇敢地扯掉“山寨”的外衣,运用创新、诚信以及契约精神,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品牌价值。

 

这方面,用科技来改变生活的中国华为公司,就坚持技术研发而非抄袭复制,坚持产品品质而非粗制滥造,坚持贴心服务而非高高在上,赢得了全球市场的尊敬。

 

知识产权是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而山寨在当前供给侧改革的国家战略面前已失去了引领中国经济爬坡过坎的价值。“山寨文化”是阻碍当前中国企业创新的最大障碍,中国不妨以此为契机,来一场“山寨”围剿战,让山寨无处藏身、无法生存,只有这样,才有健康的创新氛围。 澳洲商标遭遇中国式“抢注”?众多知名品牌被抄了后路!

另一方面,商标专用权应尽快改变目前以先注册为原则的取得规则,因为这样的规则就意味着一个企业通过注册即可获得商标专用权而无须使用该商标,在注册成本较低且持有商标成本也比较低的情况下,没有真实使用意图,只是想通过抢注商标牟利的人就可能把数量可观的资源投资于似乎有价值的新品牌名称上,甚至会将一些驰名商标注册在原始商标人已不再生产或还未生产的那些产品上,期待在未来再转售或再许可给原始商标人。

 

在这种情况下,抢注人手中往往会有若干个商标等待出售,如果加大商标持有成本,就会加重抢注人囤积商标的经济风险。

 

应对措施

具体而言,已经注册的商标,如果从注册之日起从来没有被使用过,应该逐月收取商标闲置费,收取的比例应逐月成倍提高,到3年期满,还未使用过,便可直接撤销。

 

为了防范商标抢注人规避法律,商标法应该对商标使用的含义作明确界定。中国《商标法实施条例》第三条规定:“商标的使用包括将商标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者容器以及商品交易文书上,或者将商标用于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

 

根据该条规定,商标只需要被用于广告宣传,即构成使用。这种使用标准明显过低,造成商标抢注人只需很少的代价就能维持其注册商标。鉴于中国商标抢注实际情况,为保护商标资源不至于被过快地消耗,中国商标法应该采取严格的使用标准。即要求该商标的注册人必须真实地在自己生产经营的产品和服务上使用核定的商标,且达到一定的使用期限。

发布者:,转载请注明出处:www.afndaily.com

(0)
上一篇 2017年1月3日 下午6:24
下一篇 2017年1月3日 下午9:2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澳洲财经新闻 | 澳洲财经见闻 - 用资讯创造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