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拼命求生!

阅读导航

  • 坐收渔利
  • 瓜分殆尽
  • 一路狂奔
  • 自身考量
  • 结语

坐收渔利

7月21日,美国贸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n)会见了澳大利亚贸易部长特汉(Dan Tehan)。

戴琪在声明中说,美国正在密切关注中澳之间的贸易紧张局势,并会始终与澳大利亚站在一起。

澳大利亚,拼命求生!

图源:网络

话音刚落,就有数据显示,美国已成功顶替澳大利亚在中国煤炭市场的份额。今年以来,中国从美国进口的炼焦煤数量呈现持续上升趋势。

1月和2月,进口数量分别达到27.9万吨和29.6万吨,4月份达到峰值97.4万吨。而去年10月份这一数字还是零。

据预测,今年美国煤炭对华出口规模有望达到600万吨,而截至目前,中国已有半年多没有从澳洲进口煤炭。

澳大利亚,拼命求生!

图源:网络

同病相怜的还有澳洲棉花。

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今年中国从澳洲进口的棉花大幅减少,而从美国、巴西和印度的进口量逐渐增多,其中,仅1月份就从美国进口了价值超过2.7亿美元的棉花,成为美国棉花的最大买家。

数据显示,美国对华第一季度出口产品总额同比翻了一倍左右。

看来在抢澳洲生意这点上,美国的确是“密切关注”,且毫不手软。

瓜分殆尽

坐收渔利的还有另外两位“五眼联盟”成员加拿大和新西兰。

中国与加拿大的关系虽然因为华为高管孟晚舟事件变得紧张,但近几个月来,中国却不断从加拿大采购货物,以填补澳洲留下的缺口。

比如大麦。去年5月,中国开始向澳洲大麦加征关税后,加拿大大麦的进口量就逐步攀升。至今年2月,加拿大出口的大麦超过90%都运送到了中国。

澳大利亚,拼命求生!

图源:BBC

中国也成为了加拿大煤炭的最大买家,购买量从去年9月至今年2月增加了4倍。

而美国和新西兰则迅速填补了澳洲牛肉“缺席”后的份额。比如,今年3月,中国从新西兰进口的牛肉总值达到1.2亿美元,相较2月翻了一番。

此外,由于澳洲葡萄酒遭遇反倾销税的“毁灭性打击”,法国已重新夺回中国进口葡萄酒魁首。

今年前五个月,中国从法国进口的葡萄酒数量是澳洲进口葡萄酒的10倍。

澳大利亚,拼命求生!

图源:The Australian

在不久前的G7峰会上,莫里森曾信誓旦旦地表示,澳洲要完全站在美国一边,长期坚定地和盟友抱成一团。

但转头,澳洲在华市场份额几乎被自己的盟友瓜分殆尽!真是应了那句俗语,说好了一起白头,你却偷偷焗了油!

一路狂奔

面对如此境况,澳洲政府在做什么呢?

如果在Google中输入“澳洲、中国、美国、贸易市场”等英文关键词会发现,不同于中文媒体的大规模报道,澳媒关于美国等盟友抢占澳洲在华市场份额的报道寥寥无几,而澳媒的关注点仍然在“澳洲如何寻找替代市场”上。

澳洲政府最近的确很忙。

先是6月份,莫里森亲赴伦敦,与英国达成了一份自由贸易协议,一旦生效, 99%的澳大利亚商品将免税进入英国。

澳大利亚,拼命求生!

图源:ABC

7月份,贸易部长特汉访问了越南,并透露澳洲正在全力开拓东南亚市场,并有望在9月底与越南达成经济合作新战略。

今年,越南已取代中国成为澳洲棉花的最大买家。

8月份,前总理阿伯特以贸易特使的身份访问印度,高调宣称,印度可以完美代替中国,成为澳洲的重要伙伴。

9月初,财政部长乔什·弗莱登伯格(Josh Frydenberg)向媒体表示,将鼓励企业采取“中国+”战略,即实现经济的多元化,以减少对中国市场的依赖。

对于盟友抢占中国市场,澳洲政府似乎并不care,而是继续在与中国脱钩的路上一路狂奔。

自身考量

澳洲四面出击寻找替代市场的一通操作,也让人更加疑惑,澳洲为何非要冒着失去中国市场的风险,而甘当出头鸟,被中国视作美国的“马前卒”、“排头兵”,甚至有时候对华立场比美国更强硬?

同样是美国的盟友,澳洲为何就不能学学加拿大、新西兰,在中美之间继续遵循“两脚走路”的战略闷声发大财?

对于这一系列问题,大部分人都会把原因归结在澳大利亚选边站、讨好美国、一心跟着美国走上。

那么,澳洲对华政策的改变真的完全受制于美国吗?

其实不然,澳洲有自身的考量。

首先就是国家安全。

澳洲对于自己的国家安全一直处于焦虑的状态。

一方面澳洲人口太少,军事力量薄弱;另一方面,作为欧洲移民的后代,澳洲远离欧洲大陆,孤零零地在南半球亚太区域,对亚洲强国心存警惕。过去,澳洲并未把自己对国家安全的担忧与某个具体的国家联系起来。

然而,从2017年开始,随着中国不断壮大,再加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断给它警告和施加压力,澳洲政府对中国的担忧也越来越甚。

澳大利亚,拼命求生!

图源:ABC

其次,经济安全。

作为Lucky Country,澳洲靠着地下的矿就能享受一两百年的好日子,原本并没有经济外贸方面的担忧。

尤其是凭借中国巨大的出口市场,即便遭遇金融危机,也没能阻断澳洲持续了20多年的经济增长。

然而,正是这点让澳洲政界反思,他们发现澳洲经济对中国市场严重依赖,担忧一旦失去中国市场将会对本国的经济和国民生活水平带来毁灭性打击。

这也是澳洲为什么一直坚持“去中国化”、推动经济多元化的重要原因。

最后,不了解中国。

同样作为美国的盟国、同样在地理位置上靠近中国、同样有安全方面的担忧,日本在处理与中国的关系上就比澳洲游刃有余得多。

在文化和历史上,日本显然比作为欧洲移民后代的澳大利亚,更了解亚洲,也更了解中国。

而对于澳洲来讲,中国是一个在文化历史、人种、政治经济制度上与自己完全不同的邻居。

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如何处理与中国的关系,如何在中美之间保持平衡,如何拿捏尺度,莫里森政府显然缺乏分寸感和远见。

更何况,现在的澳洲政界,知华派已经越来越少。

结语

1971年7月3日,时任澳洲反对党工党领袖高夫·惠特拉姆(Gough Whitlam)率团访问了当时并无外交关系的中国,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

就在惠特拉姆返澳几天后,美国尼克松政府宣布了基辛格秘密访华的消息。

1972年底,在惠特拉姆当选总理数周后,澳大利亚便与中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当年,澳大利亚是最先与中国交往的西方发达国家之一,甚至走在了美国之前。

今年是惠特拉姆访华50周年,也是中澳关系跌入最低谷的一年。

曾经,澳大利亚是开启对华合作先河的西方国家,而如今,除了铁矿石等少数资源型产品外,澳洲基本已丧失中国市场。

遗憾的是,如今的澳洲政界恐怕已没有如惠特拉姆这般高瞻远瞩,能带领两国关系走出泥潭的政治家。

未来,中澳关系将走向何方,您怎么看?

发布者:afndaily,转载请注明出处:www.afndaily.com

(0)
afndaily的头像afndaily
上一篇 2021年9月13日
下一篇 2021年9月1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澳洲财经新闻 | 澳洲财经见闻 - 用资讯创造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