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澳洲 | 当我管不住孩子,我就把怒火撒向游戏厂商

 2004年,年长我一岁的陈天桥在纳斯达克敲响了上市的钟,三个月后他成为了中国首富,成就他创富传奇的我相信是那款后来被他自己评价为“烂游戏”的“传奇”。再后来,陈天桥和他的盛大渐渐的成为了教育专家口诛笔伐的焦点,有位专家更是骂的血红了双眼:网游运营商都是卑鄙的“嗜血者”,是成千上万网游成瘾少年的万恶之源。

 

当年《热血传奇》之火爆,火爆到几乎人人都玩,玩过的人都会沉迷。还依稀记得当年光明日报一篇放到今天肯定是刷屏级的爆文《电脑游戏 瞄准孩子的“电子海洛因”》,彻底引燃了全中国社会以及家长对电子游戏的怒火,万千父母们对电脑游戏的憎恶,又无脑地转移到了陈天桥的头上:既然这么多孩子沉迷热血传奇,你是盛大的老总,让孩子沉迷游戏就是你的错。父母们普遍的认知是——陈天桥毁了孩子。

 

亲历澳洲 | 当我管不住孩子,我就把怒火撒向游戏厂商

 

或许正因为这样,后来陈天桥自己也看不起游戏,他说过《传奇》是个烂游戏。

 

记忆中陈天桥似乎从未正面回应过各种对于网络游戏对孩子成长负面影响的质疑,只依稀记得他曾经略带不屑含沙射影的说过:“当电视出现在这个世界的时候,人们也曾无比担心那些所谓成瘾的孩子,但多年以后,当电视成为必需品后,再也没有人提及类似的话题。”之后随着盛大的私有化,陈天桥也淡出了江湖。

 

和华山医院合作投资一亿美金的“脑疾病研究所”让陈天桥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不知道,这次对于人类大脑研究的巨大投入是陈天桥沉寂多年后对游戏给孩子们造成的成瘾伤害的一次自我救赎还是仅仅处于一个商人的投资本能?但这一次,没有了质疑,媒体内外,除了掌声就是喝彩。

 

无论陈天桥的兴起还是淡出,无论对游戏是质疑还是支持,我都自认清高的觉得那是别人的世界,距我太远,也从不认为我的孩子会沉溺于游戏。但在这个假期我却在为儿子沉溺游戏而伤神不已,内心有的是疑惑和无助。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把许久的积怨都化作无名之火都发向了陈天桥们,但是,这公平吗?就如同陈天桥和传奇淡出了江湖,王者荣耀又霸占了孩子们的世界,到底谁才是万恶之源?

 

亲历澳洲 | 当我管不住孩子,我就把怒火撒向游戏厂商

 

作为父母,我们对于电子游戏,网络游戏起初是抱有宽容的态度的,和十二岁的儿子很早就有约定,每天限时玩,周末适当放开,但前提是学业,运动等目标要达成。儿子以远远超出我们和他自己的期待的成绩考入精英中学,一家人兴奋的心情没有持续太久,假期中儿子对游戏的沉溺时常让我们无法把控理应平和的情绪。

 

不知道读者中为人父母的你们,对于游戏在孩子成长中影响如何看待,我谨以此篇写下我的一系列困惑,却没有答案。

 

 

似乎没有太多的前兆,儿子在来澳洲后很快就疯狂的迷上了Pokeman,经常听他提到某某同学花了90澳币买了Pokeman限量卡片,某某同学又集齐了某个系列等等诸如此类的话题,为了限制他,我们明确告诉他,不会给他钱买卡片,回想起来,我们也的确看到过儿子为这件事,为我们的答复而伤神落寞。后来,有朋友的孩子离开澳洲,就留下了几十张卡片,儿子如获至宝,没过多久,就发现家里卡片越来越多,他也心情大好,还时不时很大方的送些卡片给更小的朋友。

 

亲历澳洲 | 当我管不住孩子,我就把怒火撒向游戏厂商

 

那段时间,儿子几乎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明里暗里的给了Pokemon,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他对Pokemon的着迷,如果没有人管教,他可以一个人对着一堆卡片玩一个下午,而一旦被我们喝令停止,满脸都会写满被压抑却不敢释放的怒火,进而再演变成那种一脸让人既心疼又气不打一处来的无赖般的疲惫。这种冲突几乎每天都在我们三个人之间一对一或者二对一时频频上演。无助和无奈没有尽头。

 

小学最后那个学期,儿子告诉我,他决定不玩Pokeman卡片了,我们突然有一种天就要亮了的美妙感觉。他说他要把这些卡片全部卖掉,我心里琢磨,谁会真正买他的卡片呢?就和他商定,卖卡片的钱是他的零花钱,我们不做干预,全权由他自己支配。回想起来,这无意的一句话其实是埋下了祸根。

 

他把放学回家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研究卡片组合和上网查询信息上,并做出了非常详细的Pokemon 卡片信息汇总和列表,甚至对每个系列都详细标注了销售价格区间,在毕业典礼的前一周,兴高采烈的儿子揣着近二百澳币回了家,从此告别了Pokemon卡片。

 

这之后就是我们正身处其中的漫长假期,我们也就没有理由对他进行限制。儿子用了两个礼拜在家附近各种游戏商店闲逛,最终自己买下了一个二手的任天堂2DS,又用了一周时间买了游戏和套子,从此便暗无天日的开始沉溺在游戏中,我们实在看不下去的时候,会勒令他休息,他才会极不情愿的放手,而且情绪低落。没过多久,他又在网上卖掉了自己的2DS,又用了几天买了一个更高版本的3DS把玩至今,这一连串的倒手不赔反赚,至今不仅落了个3DS,手头还有近两百的现金。

 

还有二十天就要开始High School,我在对自己情绪进行了恰当的调适后和儿子在父子双方彼此尊敬的基础上进行了正式友好的沟通,我希望在开学就收掉他的所有电子设备(Ipad,Nintendo 3DS), 他克制的表示非常的不情愿,说你们这些大人管得太多,这是对孩子的完全不信任,粗暴干涉孩子的私生活。从不相信孩子自己可以控制好自己,更何况那是他自己的财产,是用自己的智慧赚取来的,是谁给了你们这样的权利?

 

我竟无言以对。

 

现在才慢慢体会青春叛逆期孩子的不好对付,这难道就是人们所讲的因果报应和轮回吗?当年我们曾经怎样把自己的父母气的半死,我们的孩子也一定会变着花样的让我们心碎。

  

心碎之余,我就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思前想后。

 

是谁说游戏对孩子成长有害?到底有什么害?

      

这是儿子问我的问题。我没有答案。

 

我们习惯了人云亦云,习惯了被舆论洗脑,就早早的失去了独立思考。

 

孩子们玩的电子游戏,网络游戏就如同我们大人刷微信,逛淘宝没有任何本质区别,不同在于似乎大人想当然的被认为有更强的自制力,可扪心自问,我们为人父母的又有几个人做到了高度自制?有多少人每天把大好的时光都用在了刷朋友圈,看视频,Facebook上面?有多少人离开了手机,离开了微信便魂不守舍,目光迷离?如果我们的生活是这样,我们又该怎样面对孩子的责问?

 

亲历澳洲 | 当我管不住孩子,我就把怒火撒向游戏厂商

 

思来想去,说游戏有害,我们担心的无非是怕孩子成瘾,怕孩子影响视力,怕虚拟世界的幻觉会被带到孩子的现实生活。看电视会成瘾,也会影响视力,但我们不会因为这个原因就把家里的屏幕卖掉。看小说也会成瘾,也一样会导致视力下降,孩子们同样会入戏太深把小说中情节和现实混为一谈,但我们不会因为这些禁止孩子阅读。

 

我们会不会是对游戏施加了太多的迫害妄想?人为的把游戏变成了牛鬼蛇神?

 

都说玩游戏要有个度,但什么是度?

 

那位曾经大骂陈天桥的美籍华人教育专家说,网络游戏并非不能玩,但万事都要有个度,要有节制。

 

这些年来,在中文里“专家”这个词已然成为一个笑话,专家的话经不起推敲,什么叫“度”,是每天都玩,每次一小时是“度”,还是每周玩一次,每次一小时是“度”? 什么叫“节制”,是每隔十分钟玩一次游戏就叫节制,还是说连续玩半天休息半天叫节制。专家没有给出定义。

 

这可难为了为人父母,我们顺嘴就说出了专家说过的听起来很有道理的话,然而当和孩子冲突时,面对孩子顺口而出的质疑瞬间词穷。

 

管还是不管,根本不是问题,怎么管,是个学问。

 

你剥夺了他虚拟世界的快乐,却往往不能给他现实世界的幸福。

 

我用各种手段似乎管控住了儿子对游戏的痴迷,我给iPad加了密码,我给任天堂设置了时间,我收起了WII的手柄,我也给电视加了童锁。我天真的以为儿子会放弃游戏,但我发现原本诚实的儿子学会了撒谎,打着去图书馆看书的借口在共用电脑上开辟了游戏新战场。他也学会了借口去运动然后和朋友多到角落去玩大半天的游戏。

 

对此,我有些后怕,孩子终究会离开我们的视野,如果我们这种管控的结果是他停止了家里的游戏,却把战场移向了学校或者家庭之外,我们又能如何监控得了?

 

儿子说,玩游戏让他有平时不曾体验到的快乐和快感,而这些目前任凭我怎么努力都还没能给得到他。我们终究是想让孩子健康快乐,然而却打着为他好的旗号剥夺了他简单的快乐,让我想起当年我曾经粗暴地打着健康的名义强制父亲戒掉香烟,然后看着他闷闷不乐的终老,最后留下无尽的遗憾给了我自己。

 

关于游戏,对于游戏之于孩子的成长,我很疑惑和无助,你有答案吗?欢迎留言讨论。

 

 

作者简介

朱恺

生于三秦,求学上海;子承父业,从医六载;然心浮气躁,弃医从商,为斗银几两终日奔忙。及至不惑,顿悟菜根谭:厚德以积福,逸心以补劳,修道以解厄;遂举家客居悉尼,一图耳根之清静,二享尘世之鸿福。人生苦短,迷途知返。闲时舞文,动时泼墨。睁眼看澳洲,拙笔写人生,无他,供尔等谢馆秦楼,散闷消愁。

亲历澳洲公众号:zhukai13564661437

 

亲历澳洲 | 当我管不住孩子,我就把怒火撒向游戏厂商

发布者:,转载请注明出处:www.afndaily.com

(0)
上一篇 2018年1月22日 上午10:22
下一篇 2018年1月22日 上午11:4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澳洲财经新闻 | 澳洲财经见闻 - 用资讯创造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