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宁愿感染,也不接种疫苗!

阅读导航

  • “救救澳洲”
  • 日光之下无新事
  • 他们到底在反什么
  • 背后的弯弯绕绕
  • 新冠在“偷笑”
  • 结语

“救救澳洲”

当数百名反对强制教师接种新冠疫苗的美国民众聚集在纽约澳大利亚领事馆外,并挥舞着澳大利亚国旗,高呼口号“救救澳洲”时,远在大洋彼岸的澳洲人却一头雾水——澳大利亚居然成为需要被拯救的对象?

原来这些反疫苗“斗士”认为,因为疫情执行的封锁政策让澳洲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监狱”!

当然,与他们“志同道合”的澳洲人也没闲着,从悉尼,到墨尔本,再到珀斯,反疫苗、反封锁游行此起彼伏。

为什么很多人宁愿感染,也不接种疫苗!

图源:SBS

不少澳洲华人看着这一场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示威游行,都是黑人问号脸。

反智吗?

迷惑行为大赏吗?

先别忙着吐槽,如果仔细探究下反疫苗者的心理和背后的弯弯绕绕,就会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

日光之下无新事

“反疫苗”这事儿,并不新鲜,从几百年前疫苗诞生开始,至今就没消停过。

而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针对麻腮风疫苗(预防麻疹、腮腺炎和风疹的混合疫苗)的“世纪骗局”。

麻疹,被认为是人类目前已知的、传染性最强的瘟疫。

大名鼎鼎的德尔塔毒株R0约为5-8,即一名感染者能传染给5到8人,而麻疹病毒的R0却高达15,可见其凶残程度!

直到1964年,人类发明了首支麻疹疫苗,因麻疹死亡的人数才开始逐年降低,尤其是在一些发达国家,麻疹基本属于即将被消灭的疾病。

比如,美国在2000年就骄傲地宣布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彻底根除了麻疹病毒。

然而,从2010年开始,麻疹病毒却突然在美国卷土重来,而触发的缘由则在于越来越多的美国家长拒绝给孩子打麻腮风疫苗。

为什么很多人宁愿感染,也不接种疫苗!

图源:网络

这中间发生了什么?

时间回溯至1998年。

英国医生安德鲁(Andrew Wakefield)在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在仅基于8个病例的情况下就认定,接种麻腮风疫苗会影响儿童大脑发育,引发自闭症。

随后在媒体造势下,疫苗“妖魔化”的形象在欧美催生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抵制疫苗活动。随着麻腮风疫苗的接种率大幅下降,麻疹病毒借此撕开了免疫网。

仅2017年,全球就发生了1万多例本可避免的麻疹感染致死。

2019年,全球有40多个国家爆发麻疹疫情。“疫苗犹豫”也因此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2019年十大健康威胁之一,与埃博拉、超级细菌齐名。

他们到底在反什么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能以史明鉴。

自从新冠疫苗上市后,美国、法国、英国等欧美国家,当然也包括澳洲,再度爆发了反疫苗浪潮。

实际上,反疫苗运动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是反对疫苗接种本身,认为疫苗对人类的健康弊大于利;高一层并不反对接种疫苗,而是反对政府强制立法接种疫苗,坚称“My body, My choice(我的身体我做主)”。

就第一层来讲,一些人抗拒接种疫苗有着复杂的心理和社会因素,对此,有科学家提出了著名的“5个C”理论。

为什么很多人宁愿感染,也不接种疫苗!

图源:网络

Confidence(信心):信心包含三个层次,即疫苗的功效和安全性;疫苗制造商和医疗结构;政府推出疫苗的政策。

疫苗的副作用以及过去频频发生的疫苗事故,让很多人视疫苗为“洪水猛兽”,尤其是新冠疫苗研发时间短暂,更是让不少人对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产生了怀疑。

而对制造商、医疗机构和政府的不信任,则成了种种匪夷所思的阴谋论产生的土壤,比如“疫苗会改变DNA”、“疫苗是一场人体实验”、“疫苗会让身体磁化,与5G塔交互”等,甚至有人说新冠疫情就是一场阴谋,目的是在人类身上植入可追踪的微芯片,而微软创办人比尔·盖茨就是幕后主使!

Complacency(自满):人们是否担心疾病会给自己的健康带来威胁?

如果人们对自己的现状感到满意,接种疫苗的意愿就不高。

澳洲就是典型的例子。在第二轮疫情爆发前,澳洲人普遍觉得新冠病毒离自己很遥远,没有接种疫苗的必需性。

Calculation(计算):人们通过搜集大量的资料来权衡疫苗的利弊得失。

当然这些资料里难免不会有谣言和虚假信息,而自媒体的风行更是让这些虚假信息大规模扩散,反麻腮风疫苗就是典型的例子。

可惜的是,负面信息通常更容易深植人心。

Constraints 或 Convenience(限制或便利性):疫苗是否容易得到?接种是否方便?是否有限制?

比如,澳洲最开始推广新冠疫苗时,数量有限,对接种年龄范围有限制,并需要提前预约,因此接种率迟迟难以提升。

Collective responsibility (集体责任):人们是否愿意接种疫苗以保护其他人。

不可避免,会有一些人存在“搭便车”的想法,认为只要大多数人接种了疫苗,那么即便自己不接种也不会被感染。

而高一层反对强制接种疫苗则是目前一波接一波游行示威抗议的重点,比如反对强制教职人员、医护人员接种疫苗。

尽管医学家都在反复强调群体免疫是终结新冠的最优方案,但至今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踩着“疫苗自由”的红线展开强制性的疫苗接种。

目前所谓的强制性接种,大多是行业机构或私企的要求。

为什么很多人宁愿感染,也不接种疫苗!

图源:HeraldSun

平心而论,与新冠相关的措施,比如封锁和接种疫苗,的确破坏或限制了人们的一些权利,比如旅游和社交自由、工作权和隐私权等。

因此,在不少人看来,强制接种疫苗是一种剥夺个人自由的行为,而疫苗护照则将个人隐私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成为强制民众接种疫苗的借口,严重破坏了个人自由和选择权。

背后的弯弯绕绕

你可能想不到的是,反疫苗背后其实还有一本“生意经”。

比如,那位制造了麻腮风疫苗恐慌的安德鲁医生,通过篡改病历发表“重磅研究”,仅从一个机构就捞了超过40万英镑。

著名政治人物小罗伯特·肯尼迪曾写过一本名为《致命的免疫力》的书来反对疫苗,借此成为了当时炙手可热的政客。

而随着社交媒体和自媒体的发展,反疫苗成为某些网红或媒体博取流量、积累粉丝的“利器”,一些最具影响力的反疫苗“网红”甚至已构成了一个价值上亿美元的“反疫苗产业”。

为什么很多人宁愿感染,也不接种疫苗!

澳洲反疫苗人士网售假手臂。图源:网络

今年6月,美国非盈利组织“反数字仇恨中心”(CCDH)发布了题为《美国反疫苗造谣12人——反疫苗背后的生意经》的报告,揭露了美国最著名的12位反疫苗人士以及和他们有着巨大关联的机构和公司,通过放大公众对新冠及其疫苗的恐慌以推销本公司的“保健”替代品,或者兜售所谓的“秘密疗法”,然后从中获利,年收益至少在3600万美元左右。

总之,反疫苗已经成为了各方势力获取利益的武器。

新冠在“偷笑”

就在上周六,墨尔本再次爆发了游行示威,上万名反疫苗接种者走上街头,高喊“解放维州”的口号。

自从德尔塔疫情在维州蔓延以来,墨尔本已经爆发了多轮反疫苗、反封锁游行,不断给已经很糟糕的社区传播“火上浇油”,而相对应的是,维州新增病例屡创新高。

为什么很多人宁愿感染,也不接种疫苗!

图源:HeraldSun

如果问问为什么澳洲这轮德尔塔疫情难以控制,最终造成不得不与病毒共存的局面?

除了病毒本身传染性提高和政府在疫情初期应对不当外,一波接一波的游行示威也“功不可没”。

从历史上看,每每反疫苗运动后,人们往往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于是,有人说,西方反疫苗,新冠在偷笑。不无道理。

所幸的是,也是在上周六,澳洲16岁及以上人群中,完全接种新冠疫苗的比例已超过80%,成为世界上疫苗接种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目前,世界各国疾控机构和专家的共识是,要想达到群体免疫,新冠疫苗接种需达到85%以上,澳洲距离这一目标已经不远了。

为什么很多人宁愿感染,也不接种疫苗!

图源:澳大利亚卫生部

而从这点看,是否接种疫苗不仅是个人自由的选择,也是一种社会责任。新冠疫情是一场公共健康危机,不打疫苗意味着你可能将你身边所有的人都置于危险地带。

毕竟现在还有不少不能接种疫苗的群体,比如儿童和身体免疫功能异常的人。

结语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疫苗避免了每年约200万至300万人死亡。

就目前而言,疫苗仍是人类对抗传染性疾病最有力的武器。

当然,这并不是说疫苗就不容质疑。

实际上,每一次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合理质疑,都增进了人类对疫苗的了解,并推动了疫苗的改进。

我们需要做的,既不是盲从地反对和恐慌,也不是一味盲目的赞颂,而是应该更理性、更辩证地看待疫苗。

发布者:afndaily,转载请注明出处:www.afndaily.com

(0)
afndaily的头像afndaily
上一篇 2021年11月8日
下一篇 2021年11月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澳洲财经新闻 | 澳洲财经见闻 - 用资讯创造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