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保费上涨第一名:D&O涨幅超300%!只保“富人”不保“穷人”?

阅读导航

前 言

造假的瑞幸,背锅的保险商

澳洲董责险暴涨300%

集体诉讼暴增

财大气粗也只能束手就擒?

前 言

又到了一年续保季。

在今年各大保险涨价名单中,澳大利亚董责险(D&O)位居第一名,并且远远领先于第二名,上涨幅度超过300%。

对于此番涨价,不同各方态度迥异。

对于保险商,这根本就不叫涨价,动不动一个集体诉讼就要赔个上亿。

对于上市公司,这么贵,干脆自己成立个保险公司算了。

对于散户“韭菜”,有保险总归有人兜底。

今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眼下,澳大利亚银行、政府都对企业和企业高管“格外开恩”,就算已经资不抵债了也继续让他们继续运营。

这样一来,不少保险公司吓坏了。

即便涨了300%-400%,还是有不少保险商都选择退出了澳大利亚市场。

1

造假的瑞幸,背锅的保险商

澳洲保费上涨第一名:D&O涨幅超300%!只保“富人”不保“穷人”?

今年4月份,财经界最大的“瓜”可以说是瑞幸的财务造假事件。

瑞幸承认,自2019年二季度起,公司的首席运营官、董事刘剑以及下属几名向其汇报的员工,参与进行了某些违规行为,包括伪造某些虚假交易。

这些虚增交易相关的2019年第二季度到第四季度的总销售额约为22亿元,与这些虚增交易相关的成本和费用也被大量虚增。

消息一出,瑞幸股价暴跌80%,不少散户股东血本无归。

以上都是大家所熟知的内容,已经没有新意。

然而,还有大家不知道的瓜在下文。

首先来圈个重点,一提起董事、首席运营官,不少人都知道这个官不小。

虽然出了这么大个事情,很多人以为无论是刘剑个人,还是瑞幸公司,这回可能“赔大了”。

然而,事实证明,赔大了的是保险公司。

为什么?答案在于董责险(D&O)。

据了解,瑞幸在赴美上市前投保了董责险,国内约有十多家保险公司以共保体的形式参与了此次承保。

公开信息显示,瑞幸咖啡董责险保单组成的“共保体”一共有4层,总保额达2500万美元。

其中,底层首席承包商中国平安回应称,已收到被保险人提起的理赔申请,正在进一步处理中。

此外还牵涉安联、利宝等国际保险公司。

2

澳洲董责险暴涨300%

澳洲保费上涨第一名:D&O涨幅超300%!只保“富人”不保“穷人”?

董责险,全名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公司赔偿责任保险(Directors & Officers Liability, D&O)。

这份保险指的是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在行使职权时,因过错导致第三者遭受经济损失,依法应承担相应经济赔偿责任的风险,将它转嫁给保险公司,由保险公司按合同约定来承担经济赔偿责任。

今年6月,董事和高管责任险(D&O,以下简称:董责险)保费涨价幅度创下历史新高。

究竟有多高?

从数据来看,今年6月,董责险续保保费涨幅平均超过300%。

更形象点,保费涨的太快,太贵,以致于澳大利亚很多上市公司都在考虑成立一家自己专属的保险公司。

Marsh保险经纪公司的执行高管克雷格·克莱顿(Craig Claughton)说道:“形势非常严峻。”

“我们一些澳交所上市公司客户不走寻常路,开始探索自我保险的模式。另外一些客户也打算效仿。”

他说:“只要公司实力足够强大,他们就可以做到这一点。”

根据Marsh的计算,在截至5月的五个月中,一家大型上市公司的平均保费上涨超过了300%。

Claughton指出,6月是大公司续保的高峰,续保保费涨幅预计会创下了新高.

他说:“ 6月是一个非常繁忙的续保期。很多公司会选择在6月续保。我可以告诉您的是,客户续保费用上涨了300%或400%。”

3

集体诉讼暴增

澳洲保费上涨第一名:D&O涨幅超300%!只保“富人”不保“穷人”?

平常,我们很少看到有保费续保涨价超过10%。

为什么今年的董责险暴涨超过300%?集体诉讼激增是一个主要原因。

以2016财年为例,最大的一起集体诉讼是消费者对医疗保健巨头DePuy International的人造髋关节发起的集体诉讼,和解金额高达2.5亿澳元。

超过17万用户就银行手续费向银行索赔超过2亿澳元。

2019年,在澳大利亚首起易燃包层的集体诉讼中,赔偿可能价值数十亿澳元。

谈到集体诉讼,自然离不开企业,谈到企业,自然就离不开董事高管。

今年注定是不平常的一年,无论是对于澳大利亚,还是对于中国,亦或者美国。

就在两天前,美联储表示将购买企业债,以解决美国商业部门所面临的最严重问题。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发达经济体(主要是美国)的企业发行了10.5万亿美元的债券是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的两倍。

在这10.5万亿美元企业债中,由BBB评级公司发行的企业债占比超过50%。

BBB是最低的投资级评级,目前此类评级的企业债已经在以很大的折扣出售,有些债券的收益率超过10%。

换句话说,如果美联储不伸手去救这些企业,那么大量企业会倒闭,集体诉讼会暴涨。

但是,上市企业高管都有董责险“护身”。最终,这些高管该吃香的还是吃香的,该喝辣的还是喝辣的。

保险商沦为背锅侠,最终买单的还是纳税人。

对于澳大利亚而言,尽管没有美国如此庞大的企业债问题,但是澳大利亚也面临自身的商业贷款问题。

对于澳大利亚而言,银行授予了很多私营公司延期付款宽恕期。

换句话说,不少公司虽然已经资不抵债,但是仍然可以营业交易,继而造成了“澳大利亚版本的债务危机”。

因此,保险商事先嗅到了危机的味道,这也是今年澳大利亚董责险暴涨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一些保险公司,包括全球巨头安联保险(Allianz)和劳埃德集团(Lloyds)已经退出了澳大利亚董责险市场。

对于散户投资而言,可以查阅上市公司的公告来了解公司的董责险购买情况。

毕竟保额越大,有人兜底的概率越高,自己可能也多一份保障。

4

财大气粗也只能束手就擒?

澳洲保费上涨第一名:D&O涨幅超300%!只保“富人”不保“穷人”?

由于保费涨的太快,太贵,即便是财大气粗的上市公司,今年的现金流也不太好看。

于是,不少澳大利亚很多上市公司都在考虑成立一家自己专属的保险公司。

根据澳大利亚的规定,公司不能将资金留在资产负债表上,以备将来可能出现的索赔。因此,想要进行自保的公司必须成立自己的“专属”保险公司,即所谓的自保公司。

Claughton表示,在其他类型的保险中,成立自保公司很常见。但是,对于董责险而言,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他说:“很多财大气粗的公司都成立有自己的自保公司。但是一般情况下,他们不会对董责险也这么做。”

“利益冲突是一个因素。公司有的时候也会起诉董事,如果董责险归自己所有,那么岂不是自己打自己。”

因此,如果上市公司想要成立负责董责险的自保公司,他们往往需要将这块业务和公司分离开来,并交由独立的信托进行管理。

他说,自保只是大公司的一种选择。

他说:“并不是每家公司都能创建自保公司。资金门槛高是一方面,同时,这也不是完美的解决方案。

“公司投入了大量资金,很可能无法在六个月的时间内收回资金。”

Claughton说,令人咋舌的保费上涨还只是问题的一部分。

另外,还有两个指标也在提醒上市公司:“你们如果再胡来,我保险公司也兜不住啊。”

这两个指标则是C项保单(side C cover)和风险自留(retention rates)。

C 项是公司实体责任保险,可以防止针对公司而不是单个董事会成员的索赔。在集体诉讼中对公司提起诉讼时,通常会调用这种策略,让保险商替公司背锅。

Claughton说,在过去几年中,尽管保费急剧上升,但是,公司仍然能够购买足够的保障,因此还是比较划算的买卖。

但是,今年,情况发生了变化。

他说,在2020年的前五个月中,C 项平均限额下降了32%,这意味着以前能够购买1亿保障的公司现在只能获得6800万澳元。

此外,风险自留费用(与房屋或汽车保险所支付的自付费用相似)也在发生巨大变化。

在2019年,风险自留费用平均提高了172%。但是,在2020年的前五个月中,增长了两倍,达到371%。

结语

“当你在厨房里发现一只蟑螂时,绝对不会只有这一只。”

造假的瑞幸不是第一家,也肯定不是唯一的一家。

伴随集体诉讼铁定增加的趋势,董责险行业势必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位责任险领域的资深人士称,预计未来保险公司在承保董责险时,核保原则和核保要求会越来越严格。

发布者:afndaily,转载请注明出处:www.afndaily.com

(0)
afndaily的头像afndaily
上一篇 2020年6月18日 上午9:06
下一篇 2020年6月18日 下午12:0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澳洲财经新闻 | 澳洲财经见闻 - 用资讯创造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