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精的法国人,杠上一根筋的澳洲人

阅读导航

  • 大使回归
  • 法国不再是大国
  • 一根筋的澳洲人
  • 结语
戏精的法国人,杠上一根筋的澳洲人

1

大使回归

2021年9月18日,法国媒体的标题是:“史无前例,法国召回驻美和澳洲大使”。

这一天,澳洲宣布终止与法国签订的至少价值400亿美元的潜艇建造协议,转而从美国购买核动力潜艇。

法国政客们罕有地气急败坏了,第一个当然是总统,如此高调侮辱一个“大国”,马可龙面对法国国家电视台,发表了“士可杀不可辱”的演讲,他说,召回大使仅仅是开始,澳洲袋鼠们,走着瞧。

几乎在国际政坛没有混过脸熟的法国外长勒德里昂(Jean-Yves Le Drian),表现得比总统更“可爱”,,他说,该事件“异常严重”。

他对法广说:“这种单方面的、突然的、不可预见的决定,不禁令人想起川普先生。对于澳洲,这就是真的背后捅刀子,与澳洲建立的信任关系,已被出卖。”

第三个上台表演的是法国驻堪培拉大使Jean-Pierre Thebault,匆匆收拾行囊,奔向机场,面对澳洲记者,不忘“再次”打开车门,怒火冲天,操着法式英语:“咱们没完”。

戏精的法国人,杠上一根筋的澳洲人

这场大戏,连法国媒体都看不过眼,直言,马可龙的戏演过头了,一个还没开工的商业合同,法国已经赚了几十亿美元,还有陆续而来的“庚子赔款”,法国输哪儿了?

谁让他们是戏精的民族呢!本周,法国外交部长已经反转,他要求大使立即带着两个目标回到堪培拉:帮助确定与澳未来的关系,坚定捍卫法国利益。

连澳洲政客“都笑”了,参议员Lambie说,大使先生的回归是一个 “非常好的开始”,并调侃说,他只是去 “度假了几个星期”。

这就是法国人,或许像某媒体宣称的,法国已经不再是全球大国,而事实又如何呢?

2

法国不再是大国

或许应该是:法国,从来就不是一个大国。

混想了一番法国历史,可能除了拿破仑,曾经带来法兰西雄起了10多年,可惜他还是个意大利小子,一个法语没有意大利语流利的外来户。

戏精的法国人,杠上一根筋的澳洲人

如今的法国,奥运会几乎看不到金牌的进账,足球只能靠着黑人兄弟上位了。

自打有法国民族,高卢人就是凯撒远征军的背景板,一帮在罗马元老院给皇上擦鞋的“马屁精”。

到了中世纪,法国又怎样呢?

在整个欧洲陷入黑暗时期,这里仅是教皇国的一个避暑胜地而已。

文艺复兴刚开始,法国人只有读着意大利人比特拉克的14行诗,英国人那时即使英语还没有诞生,但也有了乔叟这样的牛人。

待拉伯雷与蒙田这样真正的法国大腕诞生,他们的散文中飘散的是中庸与懒散。高乃依与莫里哀的戏剧彻底把法国民族定义在娱乐至死的节奏中。

后来,虽有路易十四的横空出世,但这个不爱洗澡的伟人,充其量,把糜烂的生活方式传播给欧洲,而不是力量与征服。

于是路易十三的洋酒与路易威登LV,带着路易就可以打遍天下,何需一根筋怒视他人。

法国大革命的伏尔泰,卢梭又能怎样,他们其实改变了德国与美国,法国人培养了世世代代需要罢工的自由精神罢了。

即使拿破仑其实也被同化了,主动向英国投降,学得一身法国式的骑墙作风。被流放,居然带着养老团队,传记记者在身边。

殖民时期,西班牙,葡萄园,荷兰,英国轮流统治世界,他们直接越过法国。即使暴发户的美国,一样超越法国,接管了美洲法语区。

到了雨果,大仲马,法国已经是沦为茶花女的悲惨世界,不再需要情怀,只需过过口瘾。

二战初期,德国闪电战,几乎是秒杀法国,希特勒君临巴黎,面对的是香榭丽舍大街欢迎的高卢人群。

如今的法国有什么?工业产值只剩GDP的15%左右,除了空客,巴黎时装周、罢工与房地产才是主流,或许还有红磨坊裸体跳舞的美人们。

戏精的法国人,杠上一根筋的澳洲人

从打莫里哀开始,法国就是戏精的战神,自然产生一群戏精的总统,包括马可龙,即使鸡蛋上身,戏码一定很足,戏份一定是当晚新闻重放的重点,下一刻鸡蛋早在前方等待。

戏精的法国人,杠上一根筋的澳洲人

如此也就理解了,加缪与萨特的存在主义为何产生在法国,“他人便是你的地狱”,活在当下必须精彩。

如此也就理解,马可龙领导下,法国必须采取自相矛盾的措施来“发挥”全球影响力。

法国逐渐成为一个欧洲“象征性”的大国,一个不被全球大国认真对待的大国,不再是国际政治中的一个重量级角色。

曾经,法国在西非地区享有巨人的地位,现在也被打回原形。马可龙发表的关于阿尔及利亚历史的评论,导致阿尔及利亚召回驻巴黎大使。召回速度之快,令到堪培拉的法国大使也觉惭愧。

缘由是啥子?如舞台剧表演一样,马可龙声称,在法国殖民化之前,没有阿尔及利亚这个国家。

它貌似欧洲大国,其实现在正受到其他欧盟成员国的批评,不像德国,法国喜欢采取单边行动,疏远其他欧盟成员国。

如今的法国,政治和经济上其实更脆弱,作为国际政治的一个重量级角色正在失去地位。

或许澳洲人帮着撕下了法国人的遮羞布而已,在遥远的南半球,那是一群可爱、耿直的袋鼠。

3

一根筋的澳洲人

澳洲第一个走向世界的作家是怀特(1912-1990),他第一个喊出回归澳洲大陆的呼声,号召大家不要再作“欧洲人”。

澳洲更有名的一个作家是托马斯•肯尼利(Thomas Keneally),他创作了一部广为人知的小说 –《辛德勒的方舟(Schindler’s Ark)》。

他是一位至今活跃在公众面前的大作家,作为爱尔兰移民后裔,他总是关注着,在世界十字路口,耿直的澳洲人该如何面对。

从英国臣民到澳洲国民,澳洲给世界的形象便是耿直到底,一根筋作风示人,从战场到奥运会。

看似在遥远的大陆,远离战争,但澳洲却处处参战,透过近距离作战,澳洲视角的整体画面越来越清晰。

戏精的法国人,杠上一根筋的澳洲人

或许这一切来源于不安全感,从殖民时代,澳洲人心理就受到距离感主宰,幅员广袤的国土与漫长海岸线、不成比例的人口密度,但却十分接近人口众多的亚洲。

这是贯穿澳洲史的核心思维。

澳洲人口九成居住在滨海区域,对外贸易几乎全靠海运。无论是朋友或敌人,大多来自北方的海域,澳洲的国防便是建立在一种“安全焦虑”的意识之上。

历代澳洲政治人物在政策制定时,都很难绕过这种集体意识,包括这次核潜艇事件。

这种安全焦虑,自1900年联邦成立一直存在着,重要策略是通过对英国或盟国的绝对忠诚,换取安全保证。

于是一战前,国防政策处处以伦敦帝都马首是瞻,那时的澳洲人一根筋地认为自己是“住在澳洲的大英帝国子民”。

二战时期,达尔文遭到日本军机猛烈轰炸,门户洞开,澳洲全国陷入恐慌,回头一看,英国早已自身难保。距澳洲近在咫尺的新几内亚全数被日军占领,澳洲本土第一次直接暴露在外族威胁当中。

其实,至少在新加坡沦陷前,澳洲就不断请求伦敦加强新加坡守备,以保护澳洲,但英国选择了放弃,弃子的澳洲人被日军轰炸以后,将一根筋忠诚对象转向美国,一直到现在都是主旋律。

澳洲重视大国同盟的同时,早已抛弃了过去过于天真的信念。“国防自主”已成为国安政策的基调。

即使澳洲参与了韩战、越战以及伊拉克与阿富汗等美国主导的战事,但二战被英军遗弃的教训,仍让澳洲人不再心存侥幸。

澳洲人自己保护自己,从孟席斯(Robert Menzies) 就开始考虑“近岸防御”的自主能力,塑造了今日澳洲国防军(Australian Defence Force))的雏型。

直到如今,从陆海空军的建立,到引进潜艇、两栖登陆作战艇、飞弹驱逐舰等战略武器,再到核潜艇协议,澳洲人战略明确,绝非头脑发热之举。

从1905年的帝国防卫到1970年代确立国防自主,从南澳的海军基地到松峡间谍与无人机基地,再到达尔文美军基地,一气呵成,一根筋的澳洲人绝非戏精的法国人可以理解。

4

结语

归根结底,澳洲还是一个求生存的国家,法国却是一个需要“调情”的国度。

一场核潜艇纠纷,揭示出二种不同角度的视野,揭示了法国原来如此不堪,或许像它的电影,没有点色情的味道都不叫法国。

法国人罗曼.罗兰,也曾想着为祖国扬名立万,可惜传奇小说《克里斯朵夫》的主人公,选择了一个德国人的巴黎奋斗史。

这或许是事实,法国人需要外来户来拯救。

澳洲没有红磨坊,也没有卢浮宫的蒙娜丽莎,它的2000多万人民,还在战战兢兢地为了活得更安全而奋斗。

即使英国、美国伸出“友谊”之手,澳洲也感觉不到彻底的安全感,唯一做的恐怕就是一根筋到底,不能演戏,不能做戏精,强悍面目示人。

这就是一出精彩的戏精对战一根筋的演出,敢打赌,一根筋肯定会赢。

因为“阿Q”说:“戏精怕狠的,狠地怕楞的,楞的怕不要命的”。

一根筋就是那个不要命的!

发布者:afndaily,转载请注明出处:www.afndaily.com

(1)
afndaily的头像afndaily
上一篇 2021年10月17日
下一篇 2021年10月1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澳洲财经新闻 | 澳洲财经见闻 - 用资讯创造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