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动荡国际局势中确保天然气供给安全?

在过去几个月,天然气价格猛烈飙升,现货市场价格,从去年的每百万英热单位1.68美元涨到现在的39.72美元,涨了20多倍。

剧烈的涨幅引起了天然气消费市场的一片恐慌,在亚洲,部分发电厂和化工厂由于天然气供应短缺,被迫停产或限产。

在欧洲,寒冬来临,天然气供货危机引发人们对欧洲经济进一步恶化的担忧。

俄罗斯总统不得不亲自出面发表电视谈话,声称俄罗斯将投放更多天然气到欧洲市场,防止欧洲发生严重气荒。

随着全球“碳达峰和碳中和”进程如火如荼推进,天然气将在各国从传统能源过渡到新能源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未来天然气的供应走向将如何变化?

带着这个问题,笔者采访了国际知名天然气专家王星锦博士。

王星锦博士是昆士兰大学天然气研究中心荣誉教授,在中国、俄罗斯和澳大利亚都深度参与过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

他曾担任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 DK)非常规天然气外籍科技顾问,参与该公司在西伯利亚天然气田的开发。

同时,王星锦博士是澳大利亚丹尼森天然气有限公司(Denison Gas)的创始人之一,丹尼森天然气有限公司已成为澳大利亚东部主要天然气生产商。

Q1

据我了解,中国是天然气生产大国,产量全球排名第四,仅次于美国、俄罗斯和伊朗,

为什么中国国内天然气价格还受国际天然气市场的影响?

答1:

中国天然气年产量约1900亿方,但消费量达3000-3200亿方,目前约40%-45% 的份额靠进口。

随着“煤改气”进程的推进,天然气替代煤炭的步伐加快,天然气消费量年均增速在8-10%之间,但是国内天然气产量增速仅6%,无法赶上天然气需求量增加的步伐,因此还需要增加进口来弥补需求量增加的缺口。

目前,中国进口天然气包括管道气和液化天然气(LNG),到2021年,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还无法完全满负载运营,依旧有60%的进口天然气是LNG。

澳大利亚是中国最大的LNG进口来源国(2910万吨),其次是卡塔尔(863万吨)和马来西亚(737万吨)。

LNG进口总量中,60%是通过签订长期供销合同购进,这部分LNG的价格与油价挂钩,受这一轮气价飙升影响较小。

另外35-40%的进口LNG通过现货市场进行交易,现货市场价格由于影响因素较多,变化幅度较大,在天然气紧缺的时候,还会出现高出长协价格几十倍的情况。

如9月份,中国就以高额的价格从日本吉拉(Jera)、东京天然气(Tokyo Gas)和九州电力(Kyushu Electric)等公司购买囤积的LNG现货,以确保中国的能源供给。

为此中国付出了很高的代价。

因此,相比现货市场,通过长协进行天然气交易既保障了供应量,同时还能获得一定的价格优惠。

值得庆幸的是,中国的三桶油在10年前就与澳大利亚大型油气公司共同投资上游气田资产,也就是说三桶油已经是澳大利亚几个天然气气田的业主,他们对LNG货源和价格有话语权。

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部分LNG货源和价格的稳定。

中国在上游资产占比越高,那么国际现货市场对国内天然气的供应影响越小。

Q2

从新闻了解到,在亚洲,受天然气现货市场影响最大的国家和地区是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因为他们境内没有自产天然气资源。

在未来的天然气贸易中,他们会不会和中国大陆争抢货源,中国大陆如何应对这种竞争关系?

答2:

液化天然气出口大国有澳大利亚,卡塔尔、美国和俄罗斯。

在东亚地区,主要的天然气消费市场有中国大陆、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中国大陆每年进口天然气1400-1600亿方,日本1200亿方左右,韩国520亿方,台湾350亿方。

他们的天然气进口主要来源国基本一致,即澳大利亚、卡塔尔、美国和俄罗斯,目前的进口渠道主要以LNG为主,所以最大的货源国为澳大利亚和卡塔尔。澳大利亚与中日韩都签订了长期协议。

前面提到,长协LNG购买量占比越高,其国内天然气市场受国际市场影响越小。

所以,为了保障本国和本地区的LNG供应量和价格优势,东亚各国和地区争相参与货源国的上游资产投资,如澳大利亚一共有10家投入运营的LNG厂,其中8家有日本公司参股、3家有中国公司参股以及2家有韩国公司参股。

这些投资商既是气田的股东又是液化气加工厂的股东。

大家都意识到,只有占领上游天然气资产,才能在LNG出口量和价格上有更多的话语权。

日本资源匮乏,他们较早进入澳大利亚上游投资市场,即便如此,目前日本资源公司依旧疯狂收购上游天然气资产,比如大阪石油和东京燃气,他们还在和澳大利亚上游公司谈判,通过收购气田,扩大他们对LNG贸易的话语权。

因此,在全球液化天然气争夺战愈演愈烈之际,如果中国也能积极拓展在海外的上游资产,尤其是争取在澳大利亚和卡塔尔占有更多气田资产,成为气田业主,才能使自己在气源争夺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目前三桶油已经进入澳大利亚上游,中国应该鼓励更多民营企业,利用其灵活性,不被属地国限制的优势,涉足更多小而肥的气田,这样可以锁定更多长协供货量。

如何在动荡国际局势中确保天然气供给安全?

西伯利亚天然气田工作现场

右一: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 DK)总裁、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斯坦尼斯拉沃维奇;右三:王星锦

Q3

在新能源还没有成为主力能源之前,天然气仍然担任重要角色,作为货源国,他们已经看到天然气价格在上涨,未来天然气价格也不会有较大幅度下跌

为什么货源国现在不加大开发力度为市场提供更多的天然气?

答3:

从投资天然气开发到生产出天然气有一个很长的周期,至少要五年的时间。

在过去7年,油价低迷,油气公司财务上捉襟见肘,根本拿不出钱投资上游。

例如澳大利亚,在过去5年,全国每年新钻探井不足100口。

消费国参与到天然气开发不但确保了资金来源,同时还保障了所产天然气的销售。

俄罗斯西伯利亚有大量天然气资源,在中俄天然气输气管线未达成建设协议之前,俄罗斯并没有对这些气田投入开发。

在中俄签订输气管线合同之后,俄罗斯才开始大规模投入开发这些天然气资源,从气田的开采到给中国供气,已经超过5年的时间,到目前,管道输送能力还不足六分之一,还要等待几年的建设期,才能达到满负荷供气,这里既有气田开发进度的问题,也有管线建设进度的问题。

中国三桶油投资澳大利亚天然气上游资源始于2010年,在此之前,澳大利亚并没有放开其东部天然气资源的开发。

天然气的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资源国本身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开发,只有消费国参与进来,才能实现气田的大规模开发,10年前澳大利亚所有LNG厂和提供气源的气田就有中日韩和马来西亚的参与,这才保证了目前澳大利亚每年1400亿方的产能。

中国在其国内天然气投入方面做的很好,尤其投资力度比世界上其它国家都强,中国在常规气和非常规气产量的开采程度已经很高。

但是,国内的天然气开发难度越来越大,成本也越来越高,每年产量的增速赶不上消费量的增速,要保证未来仍然有50%(目前是60%)的自供能力,难度比较大。

这就导致了不得不继续开拓国外市场,以保障国内需求。

有人提出如果只买气而不参与上游开发,这样是否可以避免上游投资风险,又可以锁定供货量。

前面已经提到,气田从开发到生产(不包括勘探)至少需要5年的周期。

大部分买家已经通过投资上游资产,提前5年锁定了大部分天然气供货,未参与到上游气田投资的买家只能通过现货市场购买LNG,这就会遇到上述提到的,供应量和价格无法保障的问题。

Q4

中国的天然气货源国呈现三大多小的局面, 也就是从俄罗斯、澳大利亚、卡塔尔三个主要货源国的进口量占总进口量的80-90%,剩下进口量小,但来源国家多。

有没有办法,让货源国互相竞争,以保证中国的进口安全?

答 4:

当天然气市场呈现供过于求时,是消费者的市场,容易使货源国形成竞争,有利于降低进口成本,在2014到2018年,基本是货源国的竞争局面,中国在选择货源和谈判价格时游刃有余。

但是从2020年到现在,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天然气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货源国形成竞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俄罗斯和澳大利亚都是中国的货源国,在政治层面,一个是朋友,一个是竞争伙伴,按常规想法,中国是可以和俄罗斯结盟,在天然气贸易市场上共同对付澳大利亚。

现实告诉我们,生意面前无朋友。

在天然气贸易方面,俄罗斯和澳大利亚正逐步形成同盟关系,共同制定天然气价格规则。

比如,从2020年开始,澳大利亚和俄罗斯每年举行1到2次天然气论坛圆桌会议,会议主席是两国驻对方国的大使, 邀请天然气生产商和政府能源智库参加。

他们在圆桌会议上共享天然气生产和销售的信息,有时会针对区域市场建立统一的行动纲领,这明显对消费国是不利的。

中国应对的策略, 应该是加大上游的投资力度,成为上游气田的股东,减少对现货市场的依赖,增加长协的比例。

Q5

在上世纪大多数中东战争与争夺石油资源有关,随着煤炭和石油的地位下降,而新能源还没投入经济利用的阶段,天然气在燃料能源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德国总理默克尔说俄罗斯正在把天然气当作与他国斗争的武器。

对天然气在国与国关系中所发挥的作用,您有什么看法?

答5:

天然气正在成为撬动国际关系的杠杆。

天然气资源在俄罗斯手中不仅是一种创收资源,更是一种对抗西方国家的政治武器。

俄罗斯是欧洲天然气的主要供应国,如德国40%到50%的天然气通过俄欧天然气管线进口,其它欧洲国家如波兰、乌克兰和匈牙利等国的工业和民用天然气也都依赖于俄罗斯的管道输送。

每当美国联合盟友举起制裁俄罗斯的大棒时,俄罗斯就会巧妙地运用天然气作为“盾牌”,成功瓦解了美国与欧洲组建的共同对付俄罗斯的同盟关系。

例如今年刚完成的北溪2号天然气管线,是俄罗斯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主要渠道,年输气能力580亿方,沿线欧洲国家均受益,但这条管线的修建不符合美国利益,因为美国希望欧洲国家更多地购买美国的页岩气。

现在,美国在制裁俄罗斯时,动辄得咎,很难得到欧洲兄弟的拱卫。

例如,拜登政府今年三月份宣布对俄气高管进行制裁,俄罗斯马上减半供欧洲天然气供应量,德国总理默克尔立即向美国表达不满,于是拜登政府五月份又宣布暂缓对俄气高管的制裁。

可以看出天然气贸易越来越对国际地缘政治产生影响。

其实对于中国大陆和台湾两岸关系的缓解和推进,天然气贸易也不失为一个突破口。

根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99%天然气依靠进口,而天然气发电又占总发电量38%,但台湾天然气安全存量只有7天。近几年台湾民间“使用清洁的天然气代替煤炭作为发电燃料”的呼声很高,随着其两个LNG接收站的相继落成,未来50%的发电厂将以天然气为燃料。

但是,台湾的LNG采购长协即将到期,目前正在寻求续签新的长协。在这方面,台湾有一个致命弱点是没有参与投资海外气田资产,在寻求长协方面存在着不确定性,能否成功签署长协或达成什么样的长协条件,话语权完全掌握在气田业主手中。

如果中国大陆在适当时机增加在澳大利亚或卡塔尔气田资产的投入,就有条件通过天然气供应的“桥梁”,参与对台湾的天然气贸易,相信这也会对两岸关系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如何在动荡国际局势中确保天然气供给安全?

位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丹尼森天然气气田,这是其中一个天然气加压站

免责申明:本文由客户提供。本公司力求报告内容客观、公正,但本报告所载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所述证券的买卖价格,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客户私人投资建议。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发布者:afndaily,转载请注明出处:www.afndaily.com

(0)
afndaily的头像afndaily
上一篇 2021年10月11日
下一篇 2021年10月1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澳洲财经新闻 | 澳洲财经见闻 - 用资讯创造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