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出事了

11月27日,一些来自印度北部的农民开始进入首都新德里示威抗议。

由于印度有9亿农民普遍贫困,农产品价格波动很容易引发农民抗议,所以这次抗议一开始并没有引起多大重视。

然而几天过去了,示威农民并没有离开新德里,从印度各地特别是北部赶来的农民却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一场声势浩大的街头运动。当印度政府试图用防暴警察、高压水枪和催泪弹镇压抗议农民后,国内外同情抗议农民的情绪也被点燃。

不同于往常的价格波动

这次的改革会让农民长期被市场化价格所牵动

印度出事了
(图片:Ayush Chopra Delhi / shutterstock)

不仅印国内最大反对党领袖拉胡尔·甘地把现政府批判了一番,加拿大总理小特鲁多也发声支持农民。面对巨大的内外压力,一贯强硬的莫迪也打起了感情牌,声称;“农民被误导了…我们的意图像恒河水一样圣洁。”

没错,像恒河水一样圣洁

印度出事了
(图片:Steve Allen/ shutterstock)

然而用恒河水的圣洁比喻莫迪政府的计划,已经让整个计划带上了高级黑色彩。

不知抗议者用来洗澡的是不是恒河水

印度出事了
(图片:Naveen Macro  / shutterstock)

改革引发的风暴

引起农民广泛愤怒的是莫迪政府三项关于农业的新法律。

印度农业体系经过六十年代的改革依旧具有高度计划经济色彩,农村土地转让受到严格限制,农作物统一向全国7000多个受政府监管的批发市场或被称为“mandis”的中介机构出售,政府规定最低收购价格,保证农民的基本收益。

由政府或者下属供销合作社来收购农作物

实现粮食价格保护政策

但也会造成农业发展缓慢的问题

印度出事了
(图片:Mohammed 786 / shutterstock)

这些mandis通常由大地主、佣金代理商(负责仓储、联络买卖双方、促成交易)和商人组装成的委员会管理,负责组织仓储、运输,甚至为农民融资。这些机构受到印度农民的高度依赖,是印度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核心所在。

农民不会因农产品价格暴涨而大赚一笔

也不会因价格暴跌而濒临破产

相比赚钱,规避风险是小农的首要需求

印度出事了
(图片:PradeepGaurs / shutterstock)

而依据新法,农民可以与私企签订合同,将农产品直接出售给私人买家,比如批发商、超市、餐馆、线上购物平台或个人。改革的意图是绕过业已成为既得利益者的中间商,利用市场的力量带动印度农业走向现代化,提高生产率,促进各邦之间的农产品流通。

看似农民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和讨价还价的机会

但个体的谈判力量是很弱的

没有政府兜底,印度农民承受不起这份自由

印度出事了
(图片:CRS PHOTO / shutterstock)

对于农产品需求方来说,他们可以绕开中间商,直接与农民取得联系,降低交易成本,还可以在农民播种前以期货的方式达成供货协议,避免因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成本,并保证原材料供应稳定。这些变革对于下游厂商具有重要意义。

但代价是,之前农民与中介打交道即可,如今要直面市场的风险,中介机构也相当于被架空了,之前依靠价格卡特尔躺赚利润的好日子一去不返。

农民受教育的程度也很低

会种菜不一定会卖菜

印度出事了
(图片:cornfield  / shutterstock)

印度农民也对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缺乏信任。抗议领袖之一古尔南·辛格·查鲁尼(Gurnam Singh Charuni)的观点非常典型:“我们会失去土地,如果让大公司决定粮食收购价格,我们会失去收入,我们不信任大公司。自由市场在讲规则,低腐败的国家行得通,在我们这可不行。”

看来内心深信印度是不讲规则、高腐败的地方

印度出事了
(图片:Ayush Chopra Delhi  / shutterstock)

其实这已经不是农民第一次因这场改革走上街头了。

今年9月,上议院甫一通过法律,示威活动就已经出现。当法律正式通过,撤销法律的呼吁也没有起到效果,农民便再次走上街头,并从自己所在的农村不断涌入新德里。

举起拳头搞起来

印度出事了
(图片:Ayush Chopra Delhi / shutterstock)

虽然已经进入北半球的冬季,新德里的夜间温度还在10℃以上,抗议农民就在抗议地点搭起帐篷,配合镇压抗议的水车、催泪瓦斯、警察对老人暴力执法的视频,构成了非常典型的被压迫者形象,经过互联网传播,变成了一场莫迪政府的公关危机。

和以私刑著称的印度警察相比

民众的切身利益,生存要素显得更为重要

也比往常面对警察时更有勇气

印度出事了
(图片:Ayush Chopra Delhi / shutterstock)

其实开始时抗议者并不能代表全体印度农民,而是以生活在旁遮普邦的锡克教徒为主,抗议者照片中标识性极强的头巾就是证明。

花花绿绿,密密麻麻的头巾

印度出事了
(图片:Naveen Macro / shutterstock)

最初也有人怀疑示威者背后是当地的中间商,但是随着事态发酵,越来越多农民涌入新德里,不论“背后势力”是谁、存不存在,农民心中真实存在的对于改革的反感确实被引爆了。

浩浩荡荡的农民大车队进军首都

印度出事了
(图片:Naveen Macro / shutterstock)

农业旧体系的问题

对于政府来说,要求改革的理由也很充分。

印度的耕地面积高达1.7亿公顷,排名世界第一,平原占比高且不乏肥沃的黑土,因光热条件好,作物可以一年两到三熟。但是印度的降雨受季风影响明显,降雨集中在6-9月,不但在地域上分布不均,年际差异也比较大,低纬度巨大的蒸发量时常在旱季引起旱灾。

受益于热带风暴,印度不缺水

但雨季旱季的巨大差异需要大量基础投资来解决

印度出事了
区域性调水工程也是个大问题

小自耕农是印度农业绝对的主体,他们目前占印度人口的十分之六。随着人口膨胀,人均耕地压力越来越大,单个家庭经营的土地规模进一步缩小。家庭农场规模小收益自然少,缺少资金又导致新技术难以推广、适合集约化经营的技术无法应用,小农户抗风险能力自然更弱,面对旱灾的无力只是其中的一个侧面。这种资源制约下的劳动力浪费和技术进步难题,可以说是非常内卷。

并非没有新的技术,单单个农户难以承受其成本

说到底,农业的最基础投入要素是土地

要解决土地和劳动力的极度不平衡

必然有人要做出牺牲

印度出事了
(图片:VEERAMANI / shutterstock)

在种种不利因素限制下,印度的小麦亩产一直低于世界平均产量,大米亩产甚至处于世界平均产量三分之二的水平。

政府既要保证全体印度人的吃饭问题,又要保证占印度人口一半以上的印度农民可以获得稳定的收益(哪怕非常低),确实左右为难。

民以食为天的道理在全世界都通用

执政者的饭碗要建立在民众有饭可吃的基础上

印度出事了
(图片:Im_rohitbhakar / shutterstock)

独立之初,印度学苏联限制粮食的最高价格。无视市场规律,最终产量下降,恰逢天灾引起饥荒。之后,印度政府又接受美国建议,设定最低征收价格,配合农业补贴。

印度政府对多达23种农产品设定最低收购价,免除农业所得税并进行其他补贴,在2017年对农业的补贴已经高达41344亿卢比,而且依旧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这也成为印度政府的巨大财政负担。

如果没有价格补贴且开放市场

印度农民在国际竞争中将非常脆弱

但这种保护也限制了印度融入全球产业链

印度出事了
(图片:Tara Pattison/ shutterstock)

另一方面,印度农业在绿色革命之后进步比较有限,印度农民的收入也没有显著增加,与快速发展的其他行业差距越来越大,被剥夺感强烈。补贴在具体执行时还出现了严重的分配不均问题,滋生了无数权力寻租的机会。中介机构倒是因为缺少竞争成功组成了价格联盟,发育为上下游通吃的卡特尔。

1966年,印度在以旁遮普邦为首的地区开启绿色革命

开始了灌溉,农药化肥以及机械化的投入

也带给了旁遮普邦“印度粮仓”的称号

印度出事了
(图片:Rinku Dua  / shutterstock)

补贴分配并不均衡,实际上只有6%的农民能得到补贴,能得到稳定补贴的农民却趁机专搞政策钱。旁遮普地区本不适合作为大米主产区,但因印度政府粮食收购价为种植成本的150%,农民纷纷种植耗水量巨大的大米,导致地下水水位过度消耗,目前已经低于临界值。还导致该邦预算的10%被消耗在了电力补贴上。

农民种出来也不愁销路,还能卖高价

何乐而不为呢?

印度出事了
(旁遮普邦粮仓 图片:Rinku Dua / shutterstock)

印度需要大规模农业改革改变低效的现状,流通渠道的改革算是其中重要且相对阻力较小,收益却很大的一环。

有代价的未来

这种粮食生产上的低效影响到了印度人的粮食安全、营养水平和社会稳定,中国人喜闻乐见的《印度人又双叒因为洋葱上街游行》就是印度农业脆弱性的作证。

扛起印度的刚需

印度出事了
(图片:deposit / shutterstock)

印度菜离不开洋葱,它是完全没有价格弹性的商品,涨价也得买,所以一旦涨价对于穷人来说就会造成经济压力,而农民特别是小农,即使产量下降未必能赚多少钱。混乱复杂的供应链让终端市场价格是最初收购价的三倍,整个环节中只有中间商是能赚到钱的。

上面这位老哥就是扛着洋葱来抗议的

印度出事了
(图片:SANJEEV SYAL / shutterstock)

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理论上对大家都好,至于农民为什么反对改革,除了反市场的保守心态,还要考虑印度的实际情况。

比哈尔邦本就允许不受限制地进行农产品私人贸易,因为这里人地矛盾尖锐,整体较为贫穷,农业商品化不成气候。从嘴边剩下的口粮拿到集市上卖还可以,想吸引成规模的私人买家就难了,于是这里就变成了一个即使市场化也没什么用的反面教材示范。印度68%的农民土地面积小于1英亩(约合6亩),大量农民将自己代入这样的情境中也是可以理解的。

一小块土地很难养活一家老小

他们很多时间还要为大地主干活以换取报酬

印度出事了
(图片:Shyamalamuralinath / shutterstock)

对于中小农场主来说,农业基础设施是否能与改革配套就成了大问题。中间商的仓储运输能力虽然不高,但是起码提供了成熟的解决方案,个体农户与企业直接谈判,如何保存作物、如何运输也是个大问题。

大地主是旧体系的核心成员,改革触碰的就是他们的利益,他们自然是最积极反对改革的那一批人。

有组织有计划的抗议活动

不是仅靠不识几字的散户就可以实现的

印度出事了
(图片:Naveen Macro  / shutterstock)

不同阶层的农民达成的共识还不止于此:如果直接面对强大的下游企业,自己的议价能力会更低。企业可能会先用高价买入的策略耗死中间商,之后再拼命压价,甚至把触手伸到土地流转领域,夺走他们赖以维生的土地。

印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还在加速阶段,城市无法消化数量众多的农业人口,农民进城后也以非正式工作为主,生活缺少保障,遇到例如新冠的经济波动就会大面积失业,此时回家种地就成为唯一的安全线。

之前新冠疫情初期,印度就爆发了聚众回乡的高传播事件

回家种地也是印度城市化和市场化进程不完全的体现

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他们可能会选择开店了..

印度出事了
(图片:Hafiz Ahmed  / shutterstock)

不论从个人还是从国家的角度,农村都是一个面对危机的缓冲区。如今,小农闻到了一丝自己作为落后生产力,要被市场优化掉的味道,这自然会引起高度警惕,部分专家也表达了自己的忧虑。

向首都进军

印度出事了
(图片:SANJEEV SYAL/ shutterstock)

除了理性因素,印度农民被煽动的非理性因素,也值得考虑在内。

改革本身不涉及土地流转,但是受访的示威者纷纷表达土地被夺走的恐惧,多少有点被带了节奏的味道。毕竟在印度带节奏似乎也并不难,当年一个组织护牛队的老铁告诉媒体,他吸纳新队员的话术是这样的:“母牛就是你的母亲,你要保护你的母亲。”他们也真的信了。

当民众成为了轻易可以被牵着鼻子走的老黄牛

只剩下”训牛者“之间的你争我抢

印度出事了
(图片:Ayush Chopra Delhi / shutterstock)

莫迪政府经常在敏感领域进行大胆冒险,如今终于敏感到了自己的基本盘。

参考文献:

1.https://www.bbc.com/news/world-asia-india-55157574

2.https://www.aljazeera.com/news/2020/9/23/why-are-indian-farmers-protesting-against-new-farm-bills

3.https://timesofindia.indiatimes.com/india/farmers-demand-special-parliament-session-to-repeal-farm-laws-threaten-to-block-other-delhi-roads/articleshow/79535035.cms

4.https://www.aljazeera.com/news/2020/12/1/indias-govt-invites-protesting-farmers-for-talks

5.https://www.bbc.com/news/world-asia-india-54233080

6.https://www.bbc.com/news/world-asia-india-26062354

7.https://theprint.in/opinion/what-modi-govt-can-do-to-placate-angry-farmers-and-end-their-protests/556427/

发布者:afndaily,转载请注明出处:www.afndaily.com

(0)
afndaily的头像afndaily
上一篇 2020年12月9日 下午10:11
下一篇 2020年12月10日 上午8:3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澳洲财经新闻 | 澳洲财经见闻 - 用资讯创造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