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伟的艺术“道场”

【编者按】关伟先生大名鼎鼎,是澳洲,也是中国杰出的“当代艺术家”。但是以抽象、观念等为表现形式的当代艺术,是一个难以言说的话题。笔者读过几篇有关的文章,但碰到硬核的专业性问题,最后都“王顾左右而言他”。本文作者却触及了关伟艺术的核心部分。


首先,作为有着中国文化背景的关伟,他为何为澳洲人接受和喜爱,他又凭着什么?


第二,中国元素和世界性议题本身,并不能保证其绘画在审美上的成功,要成功,还得有其他的因素。这是一个硬核问题,是一个即使说不清楚也要把它说清楚的问题。


第三,“关伟现象”说明了什么?画好未必成功,或未必现世成功。关伟的成功,一方面得力于他的“超越意识形态偏见或意识形态热潮的态度”,另一方面,“就得益于澳洲艺术体制的正向竞争。”


第四,关伟可以一直“关伟”下去吗?作者以当代视野,论及了当代艺术与商业文明的连结。这部分是其他画论、画评所没有的,是一种惊喜,也是从关伟扩展到了其他的所有“当代艺术家”,可谓意义重大。

关伟的艺术“道场”

此文本不意在众多美誉性介绍文字中再做锦上添花之事,而是着眼于以关伟为案例,分析中国文化如何有品质地融入西方世界和澳洲社会;看看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更新、发展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并通过分析关伟当代艺术的价值取向,探讨商业化营运对可持续发展、对分享创新文化的重要性等。

初识关伟先生是在1999年昆士兰亚太地区三年展上,那时,他的作品深受艺术界专业人士的欣赏。

占布里斯班华裔多数的台湾人和香港人也不吝对这位艺术家的热情。关伟的个性化亮相也获得澳洲观众的喜爱:他们看到了一位身材魁伟、相貌堂堂,既有玉树临风的气象,又兼谦谦君子之态的中国人,且没有一些大陆中国人身上所带有的某种“时代的缺陷”。

我还注意到:当时的英文报章叙述关伟与清朝最后一位掌权者慈禧沾亲带故的关系,她或是这位年轻艺术家的老姑奶奶(great grand aunty )。该报道很有一种渲染中国风和中国式传奇的味道。

转眼到了2001,我在新南威尔士大学美术学院艺术管理研究生专业的写作课里有“艺术家评论”的作业,那时华裔艺术家风头正健,手头里有好几位艺术家的资料。适巧这年圣诞节参加了一个聚会,又见关伟先生和他的夫人刘品,遂正式结交。后去他在新城的工作室做了进一步采访,获得作品授权和更多个人资料,写了一篇“关伟:一个用图像说故事的人/Guan Wei: A Cross-Cultural Story-Teller”。文章被时任写作课的乔安娜/Joanna Mendalssohn 副教授选做优秀论文,刊发在大学专栏网站上(2002年2月4日UNSW-COFA-ARTWRITE home page-School of Art History Theory)。其实,文章英文的最后抛光是她安排波兰裔同学苏珊打磨完成的。

转眼二十年过去了,本周六——2022年6月25日,关伟在悉尼“马丁布朗当代”有一个《界》画展。

这是他自来澳洲后的第75次个人画展。30多年来,他所参加的各种联展多达300余场,独立策展也有20多次,成为澳大利亚当代艺术的标杆性人物,也为西方社会提供了融合共生、分享多元文化的优秀样板。而他个人也成为深受各界欢迎的明星般的角色。

关伟的艺术“道场”

1 .关伟的世界性寓言:中国元素有品质地融入西方世界

八十年代中后期的北京,在一次由澳洲驻华领馆文化参赞周思/Nicholas Jose组织的非官方艺术家的聚会上,到访的塔斯玛尼亚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帕若/Geoff Parr 声称中国没有后现代艺术家。

当时,刚过而立之年的关伟很不服气,执意要用个人的作品来回答他。这一次看画,不意促成了他后来客居澳州并展出作品的机会,由此,关伟开启了在澳洲、乃至世界范围内持续不断的艺术造就。

关伟一登陆澳洲,就得益于澳洲艺术体制的正向竞争,获得了艺术基金的支持,成为少有的幸运者之一,真是天佑良者。

他突出的创作成果和超群的个性化作品满足了各艺术机构多元文化的价值取向。澳洲自90年代始,把自己定位于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与经济格局中。文化政策本是经济政策的一部分,2000万人口的澳洲先后创立了国际性的“悉尼双年展”和“昆士兰亚太地区三年展”,还有户外 “悉尼海滨雕塑展”等,借以施展亚太地区的文化领头羊的作用,并以此带动了旅游业,刺激了经济发展。澳洲多元文化政策的自信、包容和慷慨,使得大量有才华的艺术家受惠,实现了个人命运的转机,带来多样性艺术的同时,丰富了文化生态,粘合了不同背景的移民社会,实现了多赢的局面。

1999年悉尼当代艺术博物馆为关伟做了一个10年回顾展,这是MCA首次为一名艺术家举办个人回顾展。关伟的大量创作涵盖了社会的和文化的,历史的和科技的,政治的和人文的方方面面。

关伟的艺术“道场”

​二指禅/Two Finger Exercises 1989

关伟的艺术“道场”

活标本 /Living Specimens series.1991

关伟的艺术“道场”

试管婴儿/Test Tube Baby series,1992-1993

关伟的艺术“道场”

伟大的茄子战争/The Great War of the Eggplant 1994

关伟的艺术“道场”

寻宝藏/ Treasure Hunt 1995

所有这些作品都是以系列、多幅拼接组成,上下左右有间隔又内容连续。趣味性的平面绘画明显有中国文化的图样:围棋棋盘的区块、黑白点束或红色穴位,汉字、官样图章、风和云的传统纹样等。

中国文化元素反复植入画面,一个个形态“泼皮”,带有一种艺术家个人味道的卡通式样人物,在不同画面里,进进出出:一会前门进后门出,一会左边露出后背、右边叹出头形——呈现、消失、退隐……都从暗色背景中挣扎到亮处,出现在不同时间场和情态场里;其相同的是:每一场景里,面目模糊的人物都作出即兴的、模棱两可的、或似是而非的动作。

单纯的画面形式,不甚明确的态度,趣味化的图式,强烈的观念塑造,现实感明显的道具……,通过连续排列制造出寓言式的谜境:有娱乐性、趣味性和不容易一眼看出究竟的文化隐喻,有动态的时间的轴线,有时代的、当下事件的投射,有历史的阴影和人类困境的呈现。

批评界爱上了这位善于“标新立异”的中国艺术家的创新。关伟的图式既有别于中国传统山水和人物的程式化,也不同于苏联式教学技术的写实模式。

30多年的时局、时运和际遇,困顿过每一个远离故土的新移民。环绕在创作上的精神约束消失了,生存挣扎和急于出人头地使得很多人选择走捷径,而关伟似乎从最初的创作开始,就没有迎合的宣传口径/propaganda ;时空转换之后,更没有直接反转,从过去的迎合转而成为另一种意识形态下的工具,这体现在他在主体内容上从未有过一些类意识形态的政治指控和文化揭丑。但他的视觉图像里藏着机锋、批判,同时也饱含着审美上的教养和个性上的含蓄的坚持,绝不去机会性地利用政治事件做戏剧化图解,或社会性事件作大众式煽情,始终从文化的角度,从当下生活中提炼出抽象的问题、观点、态度,甚或是呈现无解的谜局,从形式到内容都抽离具象,脱离一眼看穿的表象。

他来澳后,在短时间里即开阔了视野:从里到外、从东方到西方,从古代到当代,从个人到族裔,再到普世人类的处境,他没有顺应西方既有的审美经验,也没有延续欧美传统视觉艺术的技术积累,从形式到内容,显示了有专业性有思想性的挑战与刺激,比如《寻宝》最后寻出的是“药丸”——毒品这一西方社会问题,其“点穴”刺痛的不仅是人性的弱点。又比如《试管婴儿》,它把中国人的传宗接代观念与现代科技有可能带来的生物学和伦理方面的问题“混合”在一起,令人深思。

关伟创造了类似这样的涉及多种议题的图像寓言。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各自的寓言创造,对于寓言又有各自不同的解读和理解,而关伟的图像寓言既饱含了普-世文明,又有中国文化元素在艺术层面上的“惊奇”。

2.关伟的“造惊奇”,是中国文化艺术在世界范围内更新、发展的例证,也是东西方不同文化融合的可能性与重要性的表现

中国文化艺术在世界范围更新、发展的可能性与必要性,是我们这第一代移民绕不过去的问题。如果一个人还保持着用中文获取信息,朋友关系和生活情趣还保持华人方式等等,那你永远也无法回避故土文化带给你个人的影响。

关伟有一枚个人闲章“造惊奇”,事实上,他的创作在实践过程和整体呈现上更是“造惊奇”的结果。新移民所处的不但是地理、植被、场景的外部变化,也是语言的、文化的和人文关系的内外变化。

关伟回应了变化中的挑战,变困境为机会。针对东西方当下遭遇的普遍问题,他策略性地、有选择地介入,用中国文化的遗存 / heritage和信息,以个人的智慧和“狡黠“的方略,通过内观和警觉的传统中国文人气质,将经历的困顿和体验象迷局一样布设出来——在这里潜伏着一种围棋的机智,印证着方寸之间求自由、限制之中得大自在的哲学思想,也潜藏着中国传统书法和印章艺术的法则。他的符号性借用周易八卦一生二生三……而生无数的方法,显示出常量与变量之于传统与当代文化的关联。

在形式上,他规制和设计了由数十幅甚至数百幅小尺幅画面,组合成大幅整体画面,由此,除了图像画面本身构造出一种文化混合的意外和惊喜外,在展出形式上,他亦作出有适应性的、但从未被人用过的——在整面偌大的空间中铺陈出多重组合的画面;由此,排列本身亦成为特殊的当代性装置作品。

2019年,悉尼当代美术博物馆MCA又为关伟举办了30年回顾展,连续两次在MCA举办个人作品展,他是澳洲享有此项殊荣的第一人,也是唯一一个。

关伟的艺术“道场”

寻找归途/Looking for Home 2000

关伟的艺术“道场”

岛 装置 2002 雪门画廊

关伟的艺术“道场”

秘史 No.14 2005

关伟的艺术“道场”

南十字星 2008

关伟的艺术“道场”

澳大利亚之旅 2013

关伟的艺术“道场”

云图(墙上作品)/ 《云》(前面三件雕塑)2010

关伟的艺术“道场”

整容术 2015

关伟的艺术“道场”

世界观 2017

关伟在这些作品中建立了一种多元文化的“光谱效应”:即把中国文化富有的光斑和色泽嵌入在蓝色文明之中。他不断在广阔的海洋文化背景中融入中国人的灵性与精气神儿,——在这里,他似乎对古老的中医、道家道术、传统的山水画笔法、民间年画样本有了一种似是而非的扬弃;但他通过“挪用“,赋予了它们更新的内容和生成的机会。

直接植入的许多中国文化的元素,加强了符号化的功能。这些元素,成为他个人的图像语言,成了他的文本样式,成了他个人的图像识别要素。他在这里发现了联接中国传统与西方文化的可能性,挖掘到中国元素之于时代的多重寓意,展现了符号挪用对于新环境、对于不同族裔和受众之不同的解读、以及连带引起的不同程度的参与感和兴趣点。

有时,即使造成文化误读,也是一场将错就错的交流和互动,引导出更多的连结和沟通。

成熟而挑剔的批评界从中看到了社会文化的融合和艺术的旨趣,看到了中国人文的经验和自由自然的处境,看到了个体艺术家从形式到内容的创新,看到一个中国艺术家在新的世界里具当代性的思考和其独特视角的表达方式。

关伟的创作贴伏着人本主义和自由主义式样的智慧和机智,因为他的生活与阅读、学习息息相关。

他修为葛吉夫的“第四道”,力求身体、情感和心智的均衡发展,打通个人与群体,种族与宗教,历史与文化,哲学与艺术的关联,在传统图样和当代视觉图像中整合出个人化的象征符号,以幽默、智慧和娱乐性的手法,创造出宜庄宜谐、宜古宜今、宜东宜西的风格。

“他是一个思想者、贪婪的读书人和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关伟以独特的艺术叙述形式,让我们从不同角度看到自己的故事,意识到生活是复杂的,往往荒谬,但是总是有趣的,当我们在这个不断变化、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中疾驰而过,关伟的绘画总能带给我们愉悦、挑战和启发。”(Claire Roberts/克莱尔罗伯茨)他还被评论界指称为“当代世界的寓言”的制造者(Natalie King),”文化航海者”(Dinah Dysart),”中国文化的私语者”(《Guan Wei》CRAFTSMAN HOUSE)。

3.关伟当代艺术的价值取向、与商业文明的连接以及文化传播的机会

随着在澳洲的名声鹊起,关伟一边延续着多画幅、系列化的风格,一边接受许多公共基金做壁画、和其他艺术项目的委托,其中包括接受澳大利亚奥委会为纪念悉尼2000年奥运会设计的招贴画。

2001年,他的作品成为“澳洲日”这一天的头版封面。他的120件组合的大型壁画《风水》,在2004年装点墨尔本气象局大堂门厅。这些成就,不但显示了关伟的艺术被澳大利亚所确认,也显示了华裔艺术家对澳大利亚多元文化里程碑式的贡献。

《风水》以澳洲所处地理位置之四面海水环抱为题,其图像的语境尝试将澳洲动植物和海洋生物以及关伟式样的人形贴伏在深蓝色的背景中。

地图等高线的运用成为画面里不可获缺的形式内容,在流动变化的曲线排列中,一边将人物、生物和植物连贯、混搭成为有机整体,一边成为当代视觉艺术区别于传统壁画的手段和样式。

关伟的艺术“道场”

大风水 2004

关伟的艺术“道场”

大鼠国图 2005

关伟的艺术“道场”

江湖 2006

关伟的艺术“道场”

回声 2006

关伟的艺术“道场”

超越界限 2008

关伟成为一个在多元文化中具中国文化特征的代表性艺术家。他不是贩卖民间奇绝手艺,不是龙文化崇拜,他的个人化特征和自由主义倾向,无疑符合了澳洲主流社会文化看重专业性、人文性和创新的价值取向,他的作品几乎被所有公立博物馆收藏,并载入美术教育而成为澳洲多元文化的组成部分。

他与徐冰的作品入选由剑桥出版社用在英语国家的美术教科书,还另有作品选入澳洲高考美术类别教材。民族的未必是世界的,没有与时俱进的人文观,没有对普世文明的认可和尊重,没有融入世界潮流的多样性和创造性,那么不可能是世界性文明的样本。

当代艺术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态,除了定义有争议外,并非活着的艺术家的作品就是当代艺术。

关伟的当代艺术是在观念演绎下的集绘画、影像、雕塑和装置的全方位占据场馆的“事件/Event”,更接近一个创造的“环闭生态场”,是文化生态的构建。

澳洲当代博物馆MCA辟出一整层为关伟举办了两次个展,不可谓不轰动。但是,遗憾的是关伟的二次当代艺术大展,都没有突破博物馆内有限的文化传播,没能实现商业文明中的艺术思想的发散。

尽管澳洲人口有限、艺术市场面窄小,但是,依然有过日本草间弥生和树上村那样博物馆内外全方位铺开的大众化商业运营,这是日本自由经济、商业文化带来的可持续发展的长效影响力和结果。此二位日本艺术家的作品样式远不能与关伟的广度与深度相比。

在美国建立起来的蔡国强团队,有效运营了突破博物馆内的商业项目,其文化推广有了世界各地“节庆”的效果。关伟艺术的娱乐性虽然不如蔡国强的火药爆破的猛烈,但是,应该更有娱乐的安全边界和不受局限,还有广泛的不因时间、环境和年龄差别的受众。

2008年关伟作为澳洲Scholarship在北京辟有工作室的时候,也正是中国经济得益于全球一体化大显成果的阶段,官方的、民间的资本大举进入澳洲:牧场、矿业、酒庄、高尔夫球场、学校、房屋营建,全都有真金白银的投入,但是十数年后,裸泳者在退潮后无比尴尬。

仅仅认可资本逐利的本性是不够的,商业领导力的现代人格转变,商业文明的价值观确立,与本土文化结合的经验都不能漠视,可持续发展的文化艺术,就是在法的精神、在自由经济中,文明人之间的互信,建立和遵守共赢和共享的模式。

此次,在一一阅读了关伟30多年跨度的作品和大量西人撰写的文章后发现,关伟的世界观、符号化图样与连环连续展开的画幅,很有潜在开发成多元文化框架中的多种艺术项目:动漫、电子游戏,集成文化贴和各种各样的文化衍生品。还可成为博物馆内外图像教育、益智游戏和各种手工美术活动的原画。关伟的知识分子气质或许限制了他的商业想像力和作为。

在当代社会,只有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才能够最好最大的建立起多样性的艺术生态,才能在多元文化中建立自我造血的机制,才能更好的回馈社会。拥有多样化、独特性和娱乐性的“关伟的世界性寓言”潜藏着文化的智慧、也潜藏着巨大的商业机会。

期待看到无论个人还是机构,能够不仅在收藏艺术家单一作品上用心,还应该像日本商家那样有足够的智慧、系统性营建一个商业文明框架里的“关伟的世界寓言”——一个“亿万分之一( “one of the billion。- Geoff Parr”)人群里秀出的艺术。

当代艺术只有衔接商业文明才能提供给受众更加广泛的体验、参与和互动,真正分享到文化带来人生困境的解脱,带来生活趣味和精神自由。

关伟的艺术“道场”

卵 装置 2016

关伟的艺术“道场”

魔咒 现场 2011 深圳当代美术馆

关伟的艺术“道场”

基因图谱 装置 北京白盒子798 艺术中心 2017

关伟的艺术“道场”

大婴儿 壁画 2018 悉尼某商业中心

关伟的艺术“道场”
乔治河 2021

结语

关伟的身份转换是由一个中国艺术家,突破了时代的缺陷和本土的各种纠结,转而成为澳洲华人艺术家,继而以澳洲为新的起点,视觉范围伸展到世界乃至宇宙,而成为让人骄傲的澳大利亚艺术家。

他历经自由主义、人道主义而世界主义、以及神秘主义的思想放浪,澳洲境遇是他的惊喜和意外,是与他共舞的伊人,中国文化亦是他的圆融,是他离之不弃的故知,世界和宇宙是他放眼关注、广施“博爱”的艺术道场。

关伟的当代艺术“寓言”与商业文明关系的建立,应或是局外人期待的文化传播的“第四道”。

马丁·布朗当代《界》关伟部分新作:

关伟的艺术“道场”
万有引力 No.1. 2022
关伟的艺术“道场”
界 No.3 2022
关伟的艺术“道场”
界 No.7 2022
关伟的艺术“道场”
万有引力 No.2. 2022

者:李兢喆

发布者:afndaily,转载请注明出处:www.afndaily.com

(0)
afndaily的头像afndaily
上一篇 2022年6月25日 下午2:58
下一篇 2022年6月25日 下午4:26

相关推荐

澳洲财经新闻 | 澳洲财经见闻 - 用资讯创造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