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公开市场频传

中国央行公开市场频传

 

货币市场的交易员们,近来频频收到中国央行传来的“小纸条”–每日例行的公开市场业务交易公告中,央行在操作金额之外,经常会针对影响市场流动性的因素附上一句话点评。

中国央行通过日常操作维持货币政策稳健立场的奥秘,可能就隐藏在这些小纸条中–7月18日,央行进行2000亿元逆回购的同时,称此举“为对冲税期、政府债券发行缴款和央行逆回购、MLF到期等因素对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影响。”

彭博汇总6月15日-7月10日的央行公告发现,尽管期间连续12个交易日未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央行依然利用公告与市场分享看法多达16条,只有两个交易日未发声。在“小纸条”对银行体系流动性表述由“较高水平”转向“适中”的次日,央行即 重启逆回购操作。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6月中旬以来提及财政支出、缴税、政府债券发行等财政相关因素,多达18次。财政支出意味着财政资金流出央行,增加商业银行流动性,而市场主体缴税、认购国债则相应导致市场资金回流央行财政专户。央行的操作方向,往往立足于对冲财政资金对银行资金面的影响–即财政投放,央行回笼;财政回笼,央行投放。

这种高度精细化的流动性调控,在中国央行历史上亦属少见–市场人士指出,央行及时对冲财政收支等造成资金面边际波动的因素,避免了流动性过度泛滥或紧张,在去杠杆与稳增长的双重目标间保持了“紧平衡”,生动诠释了 “不紧不松”的货币政策立场。

“可以理解是货币和财政的协调,”华融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伍戈说,“这预示着货币政策加强了与市场的沟通,使预期更加稳定一点,减少银行间市场利率的波动。” 伍戈此前曾长期任职于中国央行货币政策部门。

 

中国央行公开市场频传

政策协调

从历史经验看,中国每季度初面临税收缴款,季度末面临财政资金集中拨付,均对市场流动性形成扰动。负责经理国库的中国央行,自然心知肚明。

中共十九大召开之年,政府部门更加注重维护金融市场稳定,针对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考虑财政因素,莫尼塔宏观研究钟正生和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鲁政委等均表示,在尝试与市场沟通外,金融监管更加注重部门间协调。

这种印象得到了财政部官员的确认。上周,财政部巡视员娄洪公开表示,6月下旬,为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积极应对临近季末可能出现的债券市场流动性趋紧、发行利率偏高等情况,在财政部的指导下,部分地方主动调减了地方债发行规模。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鲁政委在报告中表示,今年两次跨季,央行逆回购操作期限及时点上都非常一致,从季末所在月的中下旬开始暂停了逆回购操作。在央行暂停逆回购之时,公开市场业务交易公告中,都提到了“财政支出”对于流动性的补充作用。

 

中信证券分析师 明明在近期报告中表示,有资格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直接从央行获得基础货币的银行一般为规模较大、资质较好的银行,而众多农商行、城商行则无法通过该渠道获得资金补充。而财政支出是投放基础货币手段之一,且有更多的受众。

“一直以来,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都是货币政策制定层面较为关注的问题。”常驻北京的民生银行研究院金融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王一峰说。他指出,财政资金的季节性收放、国债及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力度与节奏,都直接影响到市场流动性状况。

精准调节

作为传统上的资金紧张时点,今年6月末市场资金面之平稳,令很多市场人士感叹自己度过了一个“假的6月”。市场人士将这归功于央行对市场流动性的精准判断和调控,以及积极沟通带给市场的稳定预期。

“一方面反映了央行准确判断了市场总体超额流动性状况,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市场参与主体对央行公信力的认可。未来,央行仍有绝对权威影响市场流动性水平,”民生银行的王一峰说。

莫尼塔宏观研究钟正生也指出,无论是一季度末还是眼下看,央行都比较准确地预测了当天的流动性状况。这意味着,目前央行能够较为准确地掌握市场的流动性水平,从而有能力实现对流动性较为精准的调节。他并补充,央行重视与市场沟通,监管部门也更加协调,基本可以排除“钱荒”再现的可能性。

“如果你以为听懂我说的话,那你一定是误解了我的意思”,这是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的名言。当中国央行放下高冷态度,用平实的语言沟通,提高货币政策操作的透明度之际,市场也在加快学习领悟–对公开市场操作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市场也在不断学习央妈新的沟通方式。我们看到在一季度末的时候,央行暂停操作后,还是令市场比较紧张的。怎么要到季末了,反而不操作了?是不是政策的继续收紧?后来市场才发现不是这样。”鲁政委说。

 

中国央行公开市场频传

 

发布者:,转载请注明出处:www.afndaily.com

(0)
上一篇 2017年7月20日 上午8:35
下一篇 2017年7月20日 上午8:4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澳洲财经新闻 | 澳洲财经见闻 - 用资讯创造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