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悉尼,我们能不能聊聊私立学校以外的事情?

嘿!我们能不能聊聊私立学校以外的事情?

可能,很难。

对于澳大利亚这样一个有趣和多样化的国家来说,国民的日常调侃正在变得乏味且具有极高的可预测性。这一点在悉尼和墨尔本的居民中最为明显,除了房产和私立学校,其他话题越来越少被提及。

在悉尼,我们能不能聊聊私立学校以外的事情?

比如,和朋友在等待外卖咖啡时,还没有孩子的我就会被问,将来你有小孩的话。

你肯定会送他(她)去私校吧?

是的,这的确只是生活中的一个细枝末节,不足为道。

但当我们看到身边的人在孩子还未出生时就把孩子的名字登记在某所私立学校排队入学,缩减消费,利用投资房筹备未来学费的时候,就不得不停下来,认真审视一下澳大利亚学校的公立私立之争了。

澳大利亚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新南威尔士州私立学校入学人数继续强劲增长,许多私立学校的等待名单很长。

公立系统大逃亡,私立学校受追捧

早些时候,对养育孩子并没有什么概念,因为我自己本身以及身边的朋友都没有这个层面的考虑。

那时,我也很难理解周遭的人们普遍对一个存在固有缺陷和明显不公平的教育系统越来越迷恋。

但随着年纪的增长,身边越来越多朋友升级为父母,在对澳大利亚公私立学校之争不断了解之后,现在理解了大多数执意送孩子去私立学校家长的心意和无奈。

当你感觉自己无法战胜它时,就会加入它。

这里的“它”可以说是不公平的教育系统,也可以说是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

新的数据显示,家长们越来越多地选择私立和独立学校,在公立学校就读的学生比例骤降至15年来的最低水平。

在悉尼,我们能不能聊聊私立学校以外的事情?

这条轨迹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由于政府有意的战略性政策决定和资金导向的。“Save our Schools  “去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澳大利亚私立学校的资金增长速度是公立学校的五倍。

澳大利亚人现在平均是世界上第四富有的国民,但财富分配仍然逐渐不平等。

在20世纪90年代,澳大利亚的免费教育是一种平权手段。

使普通家庭以及其他来自弱势环境的人也有平等成功的机会,并在社会经济阶梯上得以攀登。

但令人沮丧的是,现在公共教育系统的资源要少得多。除了分配给私立学校的资金增加之外,为不断增长的人口建造新公立学校的工作也被推迟了。

由于缺乏长期规划,导致教室过度拥挤,这进一步加剧了公私立学校之间的差距。公立学校资源不足和公共教育价值被低估的影响将持续多年。

几年前,据媒体披露,当时管理新南威尔士州2200所公立学校的教育部秘书长也将自己的女儿送到了一所私立学校。

所有这些信息,都在不断提醒我们应该重视我们的教育处境。也正是因为当下的大环境,许多父母,甚至一些孩子都对他们能够购买私立学校教育,分得教育体系的“蛋糕”感到狂热和欣喜。这也无可厚非,毕竟人类本能地希望得到更大、更美味的蛋糕。

私立学校吸引力与中产阶级向上跃升的愿望

除了学术表现,家长选择将孩子送到私立学校的原因有很多。

一些家长认为,私立学校让他们的孩子有机会建立更高质量的人际关系网络,这将有助于他们以后的生活;也有家长认为,鉴于他们支付的费用,私立学校会有更好的资源和设施;也可能因为,某所学校有广泛的课外活动;或者某些家庭可能与学校有特殊的历史,例如母亲在那里上过学,或者祖父在那里上过学;更可能有一个对家庭很重要的宗教信仰。

在悉尼,我们能不能聊聊私立学校以外的事情?

根据最新跨代际调研显示,父母是谁仍然是决定孩子可能最终经济地位的主要因素。

财富在几代人之间有明显的持续性,而且这种趋势在全国最富有和最贫穷的人群中更加根深蒂固。

孩子的朋友是谁也会对可能的经济结果产生影响,在决定未来财富影响力方面约为父母影响力的五分之一。

预测阶级跃升的最佳指标之一是你在脸书(Facebook)等社媒朋友圈中是否拥有更多高收入朋友(这确实与他们可能在哪里长大,或者在哪里上过学有关)

曾担任过几所非公立学校的校长职务的教育学者保罗·金森(Paul Kidson)说有证据表明,私立学校吸引力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中产阶级向上跃升阶级的愿望。

有许多批评人士提出所有这些私立学校选择并不一定是好事。庞大的非公立教育部门增加了不平等。相当于把一大部分中产阶级的孩子从公共教育系统中带走,而残余的公共教育系统则成为一种对穷人来说,最后的教育福利。

好多次与身边朋友的聚会,只要有一个人提到学校。就一定会有一位家长开始源源不断的重复强调,私立学校尽管昂贵,但“物有所值”的这个观点。一个朋友在聚会之后悄悄告诉我,每当这种时候,都会感到内疚,认为是自己不够富有,才不能将孩子送到更好的学校。

我也不知道如何安慰。

难道让朋友告诉孩子:”亲爱的,我相信所有澳大利亚人都有机会接受免费教育。一所战略上资金不足的公立学校,教师得到工资更少,但你依然可以得到高质量的教育。即使可能也没有真正的教室,不得不在一个移动铁皮屋里里学习。爸爸妈妈真的很爱你,相信机会公平。”

私立学校终将实现 “社会隔离 “的教育系统

社会在飞速发展,但是因为马太效应,强者越强,弱者越弱,资源和财富只向少数人聚拢。

有一点需要清醒的认识,任何时候,只要有族群的存在,就会有阶层,阶层之间就会有差异。因为族群需要分配利益。阶层的划分,本质就是权力、财富、智慧的分配。

素质教育越到高层次越可能是一个奢侈品,不是每个孩子都能享受。

对150多所学校的收费表的分析显示,悉尼最富裕地区的私立学校学费的增长速度是不太富裕地区的两倍。

这也意味着,“社会隔离”逐渐形成:富人区私立学校不断大幅度涨价,过滤掉普通中产阶级,最后”富人区的学校,只有富人能去”。

在悉尼,我们能不能聊聊私立学校以外的事情?

教育金融公司Edstart的报告发现,新的政府资助系统通过跟踪父母的应税收入,更准确地计算出他们能够为孩子的学校教育提供多少资金,这也是导致学费增长差异的一个因素。

Edstart分析说,东郊、北岸和悉尼南部的学校每年的学费涨幅最大,高达5%以上。包括西郊在内的不太富裕地区的学校的学费增长了大约一半,即2.76%。悉尼西北部的学校平均涨幅为3.66%,而西南部的学校平均涨幅为3.79%。

私立学校的年费并没有集中公布。Edstart是一家现购现付的学校融资公司,它根据全国635所学校的收费数据,包括新州的169所学校,编制了这份报告。该公司表示,根据直接衡量收入的方法计算 “贡献能力 “分数的新方法是造成学费上涨差异的最大因素之一。

收入较高的父母正在承担更多的学校教育费用。

以前,资金是根据学生居住的郊区的人口普查数据分配给学校的。在去年全面推行的新的直接衡量收入系统下,父母的税收数据被用来估计中位数收入,以及他们能够支付多少钱。

随着社会整体从疫情中恢复,所有学校都将面临一项非常艰难的抉择。那就是随着学校运营成本的飙升、政府资金的削减和通货膨胀的加剧,悉尼一些顶级私立学校的学费明年将继续上涨。之前大多学校的涨幅会控制在3%左右。据预测,明年的学费将要上涨4%至7%,即是前些年的2-3倍。

今年,The King’s School今年的12年级学费为$43,297,位居榜首;The Scots College和SCEGGS Darlinghurst紧随其后;位于Waverley的St Catherine’s School将在2023年将学费提高4.8%,是近年来的两倍多,12年级学生的家长将支付每年$39,113;东区著名混校Reddam House,首次向11和12年级的学生收取超过$40,000的学费,增幅约为7%;之前以性价比著称的Saint Ignatius’ College Riverview的高中学费也将超过$34,500。

私校真相:不是私校成就学生,而是学生成就私校

随着私立、公立学校相关的争论不断深入,各种调研数据的完成。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私校成就了学生,而是学生成就了私校。私立学校本身就接收了每一年最好的生源。

在悉尼,我们能不能聊聊私立学校以外的事情?

追根究底,公私立学校之间是学生生源的差别,是基于居住区域的贫富(邮编上可以体现)、家庭背景、社会地位和父母受教育程的差别。而不是公立与私立教育之差。

如果中产阶级父母不怕把有天分的孩子送到公立学校而使他们处于不利地位,坚持公立教育,孩子仍然能够取得高的ATARs。这些公立学校的ATAR中位数也会随之上升。

事实上,私立学校的倡导者在宣传中也是在不停的循环利用 “过时”的成功案例以及有限的研究结果,以支持他们的论点:私立学校是更好的选择。

目前已经有研究证明,一旦考虑到这些学生的社会经济背景,公私立学校之间明显的成绩差异就不再存在。换句话说,学校获得生源的社会经济背景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学校类型。

研究还说,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学生所在的学校纪律问题较少,师生关系和教师士气较好,有以业绩为导向的氛围,而且通常课程节奏较快。私立学校也以高薪酬以及优越的教学环境吸引了更多有才华的教师。

2022年《澳大利亚教育研究》(Australian Educational Researcher)期刊发表的一项研究探讨了公立和私立学校学生在标准化的读写和算术测试中是否存在成绩差距。

作者发现:“结果表明,私立学校与系统地提高学生在小学或中学的平均成绩无关,也与从三年级到九年级的读写和算术能力的骤然拔高没有关系。”经合组织(OECD)的一份国际报告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一些家长认为,将孩子送到私立学校——尤其是在高年级——意味着孩子在至关重要的高考中会有更好的表现,并取得较高的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录取等级(ATAR)排名。

这是一个合理的假设。例如,在新州高等教育入学考试HSC成绩最好的学校中,有超过75%的学校是非公立学校。

但事实上,更大的可能是家庭状况决定了哪类孩子上私立学校,而这通常与父母的教育程度非常高有很大关系。与其说私立学校教学水平更高,不如说属于较好家庭的孩子上了私立学校,这才让私立学校表现更好。也就是说,如果“较富裕”家庭的孩子转而进入公立学校,他们的高考结果也会完全一样。

虽然从统计上看,私立学校的学生更有可能完成高中学业,但这是因为公立学校满足了学生更广泛的能力分布。

私立学校已经形成了一种“隔离效应”,这种 “隔离效应 “是基于种族和社会经济背景的学校资源和教育质量的不平等分配。

导致了学生教育机会和成果的差异,并可能 “剥夺了儿童与来自不同社会、文化和种族背景的其他儿童学习、游戏和交流的机会”。

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之间的最重要区别之一是,私立学校可以选择他们的学生,往往不接纳那些最弱势或需要支持的学生。私立学校也不会招收那些“风险”最大的孩子,例如那些有严重多动症问题的孩子。这也就意味着所有这些问题在公立学校变得更加集中。

其实大多数家长的确能够负担得起孩子的私立学校教育,但同时也对这笔钱有其他可能的规划。

所以,我们都希望获得免费的公共教育,但我们也希望它是一个好的教育。可问题是我们有多少家长敢赌自己的孩子能在公立学校取得高分?

公立私立之间,如何做选择题?

澳大利亚就像是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是让高质量教育继续成为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还是我们的政治大师们果敢地选择从澳大利亚长期利益出发,确保教育成为一种惠及所有人的公共福利?不论如何,这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追根究底,这还是个人和家庭的选择。

如果家庭确实对孩子接受何种教育有选择权(许多家庭并没有选择权)。

请记住,不要被学校的宣传活动影响判断。

学校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他们在网站上的评价如何。在各个学校的”开放日 “期间,学校(包括公立学校)争相招收新学生,并极力宣传学术成就、课程和课外活动,这也很容易让家长们陷入营销活动中不能理智思考。

一所好的学校应该是一个让孩子感到安全、有归属感并能参与丰富学习活动的学校。任何学生在学术方面取得成功的最佳方法都是积极参与学习、有效的学习环境,并得到家庭的支持和与学校的明确合作。这是各个因素通力合作的成果,而家长就是将这些联系在一起的关键要素。

可结合以下事项进行考虑:

  1. 家庭经济状况:

如果选择私立教育,每年预留5万澳元的教育基金是基本需求,因为在私立学校读书,除了学费之外,还有其他支出需要打点。在私立学校整体氛围之下,难免会有其他开支,比如国际旅行、发展文体爱好等。

另外就是,选择私立教育后,能否支持孩子长期就读。能否在长期负担学费的前提下,依然有资金支持家庭旅行,孩子课余爱好,同时保证家庭整体生活质量不会下降太多。

好的家庭氛围,情绪稳定的父母,对孩子来说比好的学校教育更为重要。

2. 明确送孩子到私校的目的

送孩子到私校的目的,应该是让孩子能够更好的全面发展,接触到更好的教育资源。而不是临近高考为了给孩子的学习成绩打一针“兴奋剂”。如前文提到的,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的教育,对短期内提高孩子学习成绩并没有明显差别。

3. 对公私立学校软硬件设施设定合理的期望值

私立学校老师确实会比公立学校更加有资历。目前,整个澳洲社会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公立学校优质师资正在流失到私立学校,因为私立学校资金充足,可以向老师提供额外数万薪酬。在全国教师短缺的情况下,公立学校政府预算并不充足,致使无法进行竞争。

在过去的12个月里,市中心私立学校的招聘广告提供了高达16万澳元的基本工资。这些工资比州政府系统能够提供给大多数教师的工资高出数万澳元。

一些教师将能够通过奖金和保留机制来提高他们的工资,但是,由于澳大利亚面临着 “前所未有的 “教师短缺,公立学校也的确无法在工资和条件上与私立学校进行竞争。

4. 因材施教

研究显示,学生教育成功的最大决定因素是“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强的学生更有可能为自己设定任务,为自己创造成功的环境,并对自己的表现和成就进行有效的解释。也就是说,如果孩子内驱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较强,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但这也对父母提出了要求:需要对自己的孩子足够了解。不要做那种“自以为是”的父母,自以为为孩子做了牺牲,做了最好的决定,但其实并没有与孩子做好沟通,也没有询问过孩子的想法。孩子也许是错的,但父母与孩子之间针对重大决定进行耐心沟通,永远是对的做法。

5. 家长自身的情况

有研究表明,父母仍然是对学生成长最主要影响因素。

孩子的发展方向取决于他们所看到的榜样和他们所能联系到的东西。学校可以为提高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做出贡献,但只是其中一个因素,家长才是最重要的榜样。

如果家长具备较高的学历或阅历,能够安排适量的时间对孩子提供高质量的陪伴和引导。

那么公校私或校实际上并没有那么重要。

最主要还是让孩子有一种幸福感,以及对所在学校社区的联系和归属感。

愿各位家长都可以落子无悔,与孩子彼此成就,彼此成全。

发布者:Ian,转载请注明出处:www.afndaily.com

(0)
上一篇 2023年2月25日 下午2:55
下一篇 2023年3月4日 下午1:07

相关推荐

澳洲财经新闻 | 澳洲财经见闻 - 用资讯创造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