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印度突然出手,连续禁止出口。
5月14日,印度禁止小麦出口。
5月22日,上调铁矿石的出口关税至45%-50%不等。
同时,将焦煤、焦炭的进口税率降至0。
5月25日,印度限制糖出口。
到底发生了什么,印度为何突然禁止出口?
禁止出口的,还都是粮食和大宗商品等原材料。
前段时间,不还是全球GDP增速最高国家吗?
因为,印度经济,快顶不住了。
1
上个月,印度出口402亿美元,大增31%,创下历史新高。
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印度居然贸易逆差了,还是201亿美元。
为何贸易逆差201亿?
因为进口暴增,特别是能源进口跳涨。
上个月,印度进口大幅增长30.97%,达到603亿美元。
尤其是石油和煤炭。
石油和原油进口增长87.54%,至202亿美元;
煤炭、焦炭和煤球进口量跃升至49.3亿美元,而去年这一数字却只有20亿美元。
没办法,这都是印度的命根子。
因为,现代社会经济,要靠电力维护。
没有电,基本意味着生产停滞,经济暂停。
说好的经济一飞冲天,关键时刻,电不够用了 。
为什么没电?
因为天太热,水位急剧下降,水电供应直接断崖暴跌。
印度近日遭遇了百年不遇的高温,尤其是西北部地区和北部地区气温已超40度,首都新德里的气温更是一度逼近50度。

现在的印度,正面临122年来最恐怖的热浪。
这波热浪有多恐怖呢?
60度的高温,已超人类生存极限,近百人被活活热死;
每天都有几百只小鸟被热晕,甚至脱水坠亡;
就连平时结实平坦的马路,在高温的摧残下,也能直接被融化。

天太热了,吹空调,开电扇,民众对电力的需求更加紧张。

预计5月到7月,印度全国电力需求峰值将升至215吉瓦到220吉瓦。

而印度能源有着高度依赖进口、供应不稳定的巨大缺陷。
印度发电量的大多数来自燃煤火电站,但是印度的火电站设备大多上了年纪,往往都是高煤耗、低能效的机组。
目前印度全国173家燃煤火电厂中,至少有108家煤炭库存量告急。
印度西北部拉贾斯坦邦,工厂和农村地区甚至每天停电4小时来缓解用电压力。
最严重时,直接全体放假,所有工业企业停电一天,4000多个村庄和43个城市地区遭遇临时断电。
印度每年的煤炭消费超过10亿吨,其中四分之三以上都用于火电厂。该国所需煤炭大部分依靠国内生产,有约22%来自进口。
4月初开始,全印火电厂的煤炭库存下降17%,平均煤炭库存仅够维持九天,为2014年以来最低。
没有煤,也就发不了电。
目前印度全境,有2/3的家庭生活在黑暗之中。
4月底,全国165家火电厂中大部分电厂的煤炭库存低于25%的关键临界线。
其中56家火电厂的煤炭库存低于10%,26家的库存不足5%;
还有九家火电厂处于停运状态。
为了运煤,印度的交通已经暂停了数百列客运火车的使用,把道路和能源优先留给运输煤炭的货运列车。
而炼铁又是用电用煤大户,所以只能忍痛割爱了。
直接把煤炭进口关税干到0,可以看出印度是真急了。
2
再来看,印度为何突然禁止小麦出口?
因为,粮食不够吃了。
印度2022-2023财年已经出口1000万吨小麦,4月份单月更是出口了140万吨小麦,创下纪录。
从数据看,印度明明抓住了粮食出口创收的窗口期,先后与埃及、突尼斯、摩洛哥等国家签署了粮食出口协议。
国际小麦价格与今年年初相比已经暴涨了近60%。
印度突然转变态度,放着大钱不赚,却禁止小麦出口,绝非一时冲动。
为什么?
还是太热。
印度是世界上受全球变暖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此轮热浪将使农民生产条件遭受更大挑战,热浪导致旁遮普小麦每公顷损失500公斤。
印度小麦一般每年10至11月播种,第二年2月至4月收获,生长期为120至160天。
而今年在3、4月份的高温正值小麦的“灌浆期”,此时出现高温的区域和小麦主产区高度重合,今年印度小麦产量受到了严重冲击。

印度政府甚至将6月的年度产量预测下调了5%,至1.05亿吨。
减产就算了,印度国内老百姓还吃不饱饭。
要知道,印度属于饥饿严重国家,2亿人处于粮食有问题状态,占据世界总饥饿人数的四分之一。
可印度居然还有40%的粮食被浪费,每年浪费的食物价值约为9千多万卢比,人均食物浪费总量为5公斤。
还出口赚外汇?
可能钱赚到了,人没了。
3
其实,现在的印度,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1、通胀高企
印度政府本周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国国内通胀飙升至8年来的最高水平。
印度4月份CPI同比上涨7.8%,为2014年以来最高水平。
由于物价上涨太快,还促使印度央行本月意外加息,这是近4年来的首次。
2、外债太高
印度政府2021年-22年收入为197642.4亿卢比,换算成美元才2614亿美元。
但是印度政府2021-22年支出为348323.6亿卢比,换算成美元4607亿美元。
1993亿美元的窟窿?
财政收入才2614亿美元,赤字都1993亿美元,怎么还?
3、制造业衰退
另外,制造业人口也是大问题。
2016-17年度制造业就业人数为5100万人,可2020-21年度几乎减半至2730万人。
制造业就业几乎砍半,还拿什么赶超?
可关键时刻,印度居然做了个大胆的决定。
利用生产关联激励计划(PLI),对中国进口的依赖降低50%,印度GDP将增加200亿美元。
简单讲,就是砍一半中国进口。
要知道,在2020-21财年印自华进口的650亿美元中,约395亿美元是已宣布的PLI计划的商品(纺织品、农产品、电子产品、药品和化学品)。
印度无法利用自身庞大的劳动力,国内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成本又居高不下。
不仅无法发展出面向国际市场的出口导向型制造业,反而还要继续从中国进口大量的消费品。
日常消费品,不也是老百姓的命根子吗?
而印度的劳务市场,极为复杂、低效、落后,巨大的人口红利优势也不能完全有效发挥。
所以,印度保障民生的轻工业还没发展好,就开始大踏步发展重工业和出口制造业。
结果,大概率是扯到蛋。
印度最大的问题:是资本长期紧缺,而受教育程度低、劳动技能匮乏的一般劳动力却很富余。
怪不得马斯克的特斯拉,思考再三还是放弃了印度。
危机逼近,印度只求自保!
接下来,印度看来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
发布者:afndaily,转载请注明出处:www.afndaily.com